坐落在贵州省思南县塘头龙底江畔的美丽的塘头中学创建于1956年秋,是全县第一所农村中学。1970年秋起增设高中部,始为完全中学,通过几代塘中人艰苦创业、开拓进取,至今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3900多名学生、两百多名教职工、占地面积近1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33000多平方米的大型农村地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质量为本”的发展理念,全面推进和谐校园建设。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以深化教改为契机,以优化内部管理为保障以办人民群众满意的学校为宗旨,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有一支德艺双馨的领导班子和教职工队伍塘头中学党支部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基础,创造性的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强化领导班子的政治思想素质和管理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党支部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使塘头中学领导班子形成了一支讲学习、讲团结、讲大局、讲奉献,坚强、高效、创新,富有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的领导集体,全面提高了执政兴校能力。全体教职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铜仁地区中小学教师“八不准”》和塘头中学校发[2005]26号文件《三项禁令,八个不准》的要求,提高政治素质,牢固树立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无私奉献、和谐发展的思想;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做到高瞻远瞩、敢于创新,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注重教育教学方法,深入探究课改,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学校鼓励教职工勤于学习、敢为人先,使本校教职工伍队形成一支勤勤恳恳为学生服务、品德高尚、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二、有较完善的学校民主管理形式——教职工代表大会每年一届的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塘头中学办学的又一重要特色。认真搞好校务公开工作,让广大教职工充分参政议政,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增强凝聚力,提高服务意识和维权能力。使学校的管理日趋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为塘中领导班子依法行政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保障。三、有较齐全的硬软件建设环境塘头中学现有的教育教学硬软件设施基本齐全。在硬件建设上拥有省级实验示范校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先进的科教楼和地区一流的学生公寓以及投资600百多万元的设备齐全的综合办公大楼。有校园网络及多媒体教育教学管理系统、校园闭路电视系统、远程教育管理系统及学生微机90余台。在软件建设上有整套严密的管理体系。现有在岗教职工227人,其中专任教师202人,学科带头人7人,骨干教师34人。为了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塘头中学大力倡导“管理强校、质量立校、服务固校、科研兴校、特色亮校、环境塑校”办学理念。并积极推行“一年适应环境,三年站稳讲台,六年成为骨干,十二年成为一方名师”的“13612”教师培养工程和把“骨干教师培养成为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为骨干教师”的双项培养目标。实施三年一度的专业知识水平考试和“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师培养方案,教研组实现了“书柜工程”和电子集体备课,大大促进了师资队伍的良性发展。四、有科学规范的内部管理学校推行科学客观的用人唯贤的人事制度,教师实行竞争上岗全员聘任,有较完善的师德师风考查制度、学生评教制度、行政分组听课督查制度和塘头中学教学量化考评办法。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坚持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校园实行半封闭式管理模式,教师佩一律带上岗证、学生一律佩带学生证,进出校门实行严格的登记制度。实行安全责任层层追究制度,加强法纪、卫生与文明教育,强化年级组和班集体管理工作职责,有一支政治思想过硬、工作作风过硬、业务能力过硬的班主任队伍,并且充分发挥其管理效能。五、有丰硕的教科研成果学校积极鼓励教师撰写教学科研论文,近三年,师生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达50多篇;辅导学生参加全国高中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及中华圣陶杯作文大赛多次,每届都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获奖,深受社会的广泛关注。2005年7月,塘头中学体艺教研组承接的“中国体育科学协会‘218重点课题’研究中心”的国家级课题——农村重点中学课外活动改革与创新的实验性研究,通过结题验收,荣获国家级三等奖;语文教研组承接的贵州省基础教育教改、科研“十一•五”重点课题“中学语文以校为本导读导写研究与实验”子课题目前正在论证阶段。六、有显著的办学成绩塘头中学自成立以来,由于办学成绩显著,多次受到各级表彰:1960年被省人民政府表彰为先进集体,1959年、1979年两次被评定为地级农村重点中学,1996年被评为地区“双优文明学校”,1999年被表彰为“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2003年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学校”,是铜仁地区唯一地处农村的地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004年荣获省级“校务公开先进集体”,2004年度塘中获得的县级单项奖还有:“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安全工作二等奖、教育目标管理二等奖、禁毒工作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先进职工之家、招生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团委等。2005年被地区政法委表彰为“法制教育先进单位”,7月被中共思南县委、思南县人民政府评为“文明单位”,还荣获铜仁地区法制教育先进单位,县教育目标管理先进集体、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先进集体、招生工作先进单位。2006年被表彰为“全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地级红旗团委”,县级“年度课题实验工作先进学校”,连创“地区先进教育工会”等多项佳绩。2007年荣获第三届全国语文规范化知识大赛组织奖,地级表彰的有:铜仁地区高中教育教学综合评比一等奖,禁毒工作先进单位,县级表彰的有:教育目标管理一等奖,高中教学质量一等奖,县委县政府年度目标管理二等奖,教育信息工作三等奖,党报党刊发行工作先进单位,全县先进基层团组织,首届“环保杯”职工乒乓球赛男子组第四名,教育工会工作先进集体,毒品预防教育先进集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塘头中学在50多年的风雨历程里,已培养了1万多名合格的高、初中毕业生,生源范围扩大到大坝场、天桥、官寨、兴隆、板桥、文家店、瓮溪、三道水、唐乔、尧民乃至石阡县大沙坝、龙塘、本庄等地,近几年连续超额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招生任务,为高等学校输送了大批合格的新生。1959年、1980年、1985年教学质量位居全区前列,特别是1996年—2007年连续12年,塘中的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荣获地区表彰,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其中:1996年获地区同类学校教学质量优胜奖;1997年获地区同类学校教学质量一等奖;1998年获地区同类学校教学质量一等奖;1999年获地区同类学校教学质量二等奖;2000年获地区同类学校教学质量二等奖;2001年获地区同类学校教学质量一等奖;2002年获地区同类学校教学质量二等奖;2003年获地区同类学校教学质量一等奖;2004年获地区同类学校教学质量一等奖;2005年获地区同类学校教学质量二等奖;2006年获地区同类学校教学质量三等奖;2007年获地区同类学校教学质量一等奖;2008年获地区同类学校教学质量二等奖;2009年获地区同类学校教学质量一等奖;2010年获地区同类学校教学质量一等奖;2011年获铜仁市同类学校教学质量一等奖,发展中的塘中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要求,每年按5%的速度增长,到2012年,在校生人数超过4000人,教职工增至258人,校舍建筑总面积达到36480平方米。根据思南县人民政府及地、县教育局的安排,塘头中学将申报省级农村示范性高中。为了这一目标的实现,塘头中学全体教职工已紧锣密鼓地积极投身于准备工作之中,届时一所省级农村示范性高中象一颗璀灿的明珠将闪耀在龙底江畔!地址:贵州省思南县塘头镇文化街273号邮编:565109电话:0856-7123537邮箱:zkgznu@126.com
校园整洁、安静、和谐、育人氛围浓郁。昆明市第三十四中学始建于1983年,位于昆明市北市区茨坝。这是一所远离闹市区,与黑龙潭风景区和昆明植物园毗邻,交通便利,教学环境优美,育人氛围浓郁的高中学校。校园占地面积近70亩,建有标准化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宿舍楼,并配备标准语音室、计算机网络教室、标准综合运动场、20000平方米的教学综合楼预计年底投入使用。我校现有25个教学班,学生1230人,教职员工81人。学生住宿条件完备,学校住宿管理严格规范。学生可走读、可寄宿。2010年2月,进入云南省现代教育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学校;2015年前晋升省一级高完中正式列入《盘龙区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团结务实,锐意进取的教师团队学校现有中学高级教师22 人,占教师总数的28.6%,中学一级教师33 人,占教师总数的42.9%;市、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7 人;3 名英语教师留学英国、新西兰,已回校任教;6 名教师为昆明市名师工作室成员;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其中研究生18 人,占教师总数的23.4% 。学校涌现出一大批年轻的教学、科研骨干,已形成一定规模的骨干教师群体,为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高考年年上台阶,成绩骄人。自2004年以来,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高考上线率年年上台阶。 2009 年高考上线率高达98.06%;2010 年高考上线率再创历史新高, 达99.17% ; 2011 年高考再创辉煌,上线率高达99.58%,本科上线率71.43%。学校“优质优效、低进高出”的办学效益,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并受到市区教育局的表彰和奖励。近年来,学校被评为昆明市文明单位,昆明市绿色学校,昆明市少年儿童消防教育示范学校,昆明市节水先进单位,盘龙区学区管理先进学校。2006、2007、2008、2009、2010 年获盘龙区教书育人先进集体。盘龙区委、区政府授予学校“教书育人、岗位建功”先进集体称号。2009、2010、2011 年均荣获昆明市高考质量进步奖、盘龙区高考质量综合奖。从2004学年度至今连续七年荣获盘龙区校本培训先进学校。高中新课程改革为我校找到了飞翔的翅膀创新模式课堂高效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为三十四中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学校科学定位,统筹规划,群策群力,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在借鉴、探索、实践的基础上,提炼形成三十四中办学模式——“2631”模式。“2631”模式像一声春雷,唤醒了沉睡的课堂。课堂不再死气沉沉,而是气氛热烈;书本、试卷不再是学生的唯一;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学过程不再是单纯的教与学的过程,而是师生合作、探究创新的过程。校园文化 丰富多彩学校以班级文化建设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着力点,致力于提升学生班级生活的精神力量,以文学社、合唱队、舞蹈队等学生社团,艺术节、读书节、演讲比赛、快乐大课间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营造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拥有成功的机会,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我们坚信,“2631”模式必将为三十四中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插上飞翔的翅膀!选择三十四中,为自己的发展找到合适的平台。地址:昆明市盘龙区茨坝白杨路5号邮编:650203电话:0871-5150484邮箱 yanxiang@km34z.com传真:0871-5150484
云南省楚雄第一中学创建于1932年,原名为“云南省立楚雄中学”,其前身为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的龙泉书院,距今已有近五百年的悠久办学历史,文化底蕴深厚。1961年,学校被确定为省属重点中学;1980年再次被确定为省属重点中学,并更名为云南省楚雄第一中学;1993年被云南省教委评定为云南省首批一级完全中学;1997年晋升为云南省一级二等完全中学;2002年进入全国600家名校;2007年晋升为云南省一级一等完全中学,学校发展实现了历史的跨越。八十年风雨砺洗,蕴积涵育,一代代一中人薪火相承,青蓝续接;求索躬行,图强发展。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逐年提高,培养了初、高中毕业生四万多人,他们中有考入清华北大的优秀学子;有留学英、美等国的学者博士;有叱咤风云的军队将领;有政坛精英和工商巨子……前贤后昆、桃李芬芳。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国家做出了贡献,为母校赢得了荣誉。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学校”、“云南省文明单位”、“云南省文明学校”、“云南省绿色学校”、“云南省青少年科技教育一级示范学校”、“云南省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联系点”、云南省“三生教育”优秀学校、“云南省绿化先进单位”、“云南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70余项,被楚雄州确定为优秀人才培养的基地、基础教育研究的中心、素质教育展示的窗口、学校教育管理的龙头。地址:云南省楚雄市鹿城南路291号邮编:675000 电话:0878-3122965传真:0878-3123324电子信箱:cxyzweb@126.com学校各办公室电话校务办3122965教科处3125843教育处3124313教务处3123436工会办公室3110655保卫办公室3110962总务处3123945食堂办公室3113224教育服务中心3125646生物实验室3101774财务室3125695化学实验室3125682写韵斋3101772物理实验室3101790西会议室3101771南楼二楼2013139654万卷楼3125687南楼三楼3013129174北教楼一楼3114156南楼四楼4033121584北教楼二楼3121577南楼五楼5033122954北教楼三楼3129660南楼六楼6013128434北教楼四楼3129860图书馆3113164北教楼五楼3129960网管中心3101777
昆明市第八中学,成立于1952年。由护国中学、粤秀中学、建国中学、长城中学、建设中学、云秀中学、松坡中学及布新中学等八所学校合并而成。1959年,被评为昆明市“红旗学校”;1978年,被首批确定为“云南省重点中学”;1993年,被首批评定为“云南省一级完全中学”;2012年晋升为“云南省一级一等高完中”。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云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云南省教育科研实验学校”、“云南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云南省文明学校”、“云南省绿色学校”、“昆明市文明单位”。 为了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大共享,促进办学规模、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的不断提高,形成科学、合理、和谐的办学格局,昆明八中先后于2004年和2009年整合了原昆二十二中及原五华区外国语实验学校。 学校现为一校两址:本部校区(龙泉路628号)、西坝校区(西坝路98号)。本部校区占地142亩,绿化面积达42%,建有8887平方米的图书馆、15040平方米的体育馆、23385平方米的教学区,有12块标准的篮球场和排球场、标准的田径场,有艺术大楼、实验大楼和可容纳近1300个学生的学生宿舍。西坝校区占地23亩,建筑面积10500平方米,为昆明八中外国语实验学校。学校办学条件达到了现行国家和云南省的较高标准,是昆明市的“高标准中学”。 学校现有8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000余人。其中本部校区36个高中班,23个初中班;西坝校区21个初中班。在校教职工300余人,专任教师269人。教师队伍呈现出四个特点:一是多元化:269名专任教师毕业于全国32所高等院校;二是年轻化:35岁以下的教师有108人,占专任教师人数的40%;三是学历高:有103名教师攻读完或正在攻读研究生,其中有30人获硕士学位,占专任教师人数的11%;四是层次高:现有在职特级教师7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省级骨干教师5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6人,市级骨干教师7人,区级学科带头人28人,区级骨干教师28人,占任课教师人数的21%。学校先后有6人次荣获“昆明市首席高级教师”称号,成立了由昆明市教育局授牌的“名师工作室”。 近年来,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了稳步提升。在省教育厅对全省一级完中办学质量的综合测评中,2007——2009年我校的排位分别为第7、第7和第6位。近两年,高考综合上线率均为100%,本科上线率95%以上(2011届高考本科上线率99%),一本上线率为50%左右。2010年和2011年分别荣获昆明市教育局颁发的“高考综合质量优秀奖”,“高考一本上线优秀学校”奖。 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的同时,西坝校区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在2009年、2010年昆明市中考中,连续两年取得了五华区公办学校第一名的优异成绩。2011年获五华区中考质量奖和进步奖,实现了“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目标。 学校除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外,还注重对学生的人文、体育、艺术教育,以艺术节、科技节、运动会、春游、军训、成人仪式等活动丰富学校课程;通过社团活动,关注和引导班级文化和宿舍文化的建设;通过国际交往,拓宽师生视野,促进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学校是昆明市篮球、乒乓球、棋类、武术、田径、排球、网球等体育项目传统学校,并被国家体育总局批准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丰富多彩的学校教育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昆明八中继承 “艰苦奋斗、团结进取、严谨治学”的办学传统,秉承“坚毅求实、创新奉献”的校训,倡导“敬业乐群、追求卓越”的精神,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自主发展的学生,成就专业发展的教师,营造和谐发展的校园”的办学理念。在办学规模日益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共享的同时,昆明八中走上了一条“整合资源、发展内涵、彰显特色、提升品牌”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向着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优质教育品牌目标迈进。昆明八中电话:0871-3622647云南省昆明市第八中学地址:云南省昆明市龙泉路628号昆八中邮编:650222
官渡二中创建于1996年,15年风雨兼程,15年策马扬鞭,以“起点高、见效快、影响大”而成为昆明市一所热点学校。建校之初,高中招生规模每年仅为2个班,为扩大办学规模,2003年9月实行高初中分离办学,原官渡二中新迎校区为初中部教学点,原昆二十五中校区为高中部教学点,高中招生每年达到10个班。2004年8月,昆明市主城区区划调整后,官渡二中初中部划归盘龙区,更名为盘龙区新迎中学,官渡二中高中部仍保留在官渡区并沿用原名。现今的官渡二中座落在被誉为“东骧神骏”的金马寺,办学条件不断优化,于2005年7月晋升为最年轻的云南省一级三等高级中学。 官渡二中走的是一条以人为本,以教师发展促进学校发展,以用人机制的改革为突破口,推动学校全面发展的特色之路。学校以海纳百川的气度采取全额招考的方式组建教师队伍,以科学管理、民主决策、人文关怀为依托,将这支年富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整体素质突出的教师队伍凝聚在一起,形成了良好的校园文化和卓有成效的办学特点。目前,全校教职工总数115人,其中,教师学历合格率100%,高中职教师达85%,研究生和在读研究生占教师总数的25%,拥有云南省特级教师4人,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27人,省、市高考专家组成员19人,拥有昆明市名师工作室1个,官渡区名师工作室2个。 学校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理念指引下,实施全程备考(学生进入学校的第一天就是高考备考的第一天,每一个环节、每一堂课、每一次活动都是高考的前奏,目标明确,效果突出)、全员辅导(学生全员上晚自习,教师全员进入班级现场辅导答疑,分层导学、培优辅差,体现了师生和谐、教学相长的特色)、全面管理(孩子送到学校,一套全面的“人格成长、学业进步、安全健康、家庭无忧”的立体封闭式管理)的“三全”管理,实施科学高效的教育教学质量策略,锲而不舍,厚积薄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第二届、第三届毕业生高考上线率已超过93%,2002年以来高考上线率均超过97%,2004年重点率达到54%,连续七年荣获昆明市高考综合质量优秀奖。 2009年秋季开始的云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为官渡二中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学校依据云南省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学习借鉴全国课改实验区的经验,制定了《官渡区第二中学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官渡区第二中学学生学分认定暂行方案》等八个推进课程改革的工作方案,合理定位,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确定了“632”学业水平考试的课程设置办法,在保证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前提下开发出《对联趣话》、《新词汇的搜集与探究》、《定向运动》、《动漫学堂》等一系列校本课程,丰富了学校的课程资源。课改的关键在教师,在于教师如何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从“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化。为此,学校强势推进“零打扰”集体备课和“教学主题周”活动,积极探索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数学组“导学—精讲—讨论—展示—质疑—评价”六环节高效课堂,语文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化学组“合作式学习”课堂,不仅激发了同学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动力,更彰显着官二中人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激情与活力。 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由校长室、党支部、政教处、团委、年级组、班级、政治教研组共同组成的德育教育网络齐抓共管,结合年龄、时间特点及当年的工作中心,定期开展学习英模人物活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举办艺术节和体育节,培养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加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设立家长开放日,成立家长委员会,并与德育教育基地、新闻媒体、公安部门等单位进行合作,形成学校、家长、社会三结合的德育教育网络。经过一系列的努力,良好的校风校貌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官二中也因此多次被评为官渡区先进集体、先进党支部、昆明市文明单位。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高三学生孟伟等四名同学勇斗歹徒,英勇负伤,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见义勇为”积极分子,省、市领导多次到医院看望受伤同学,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引起极大的社会反响。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官渡二中重视发展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发展特色教育,培养特长学生。学校重视艺术教育的特殊功能,把艺术教育纳入学校课程管理常抓不懈,艺术教育蓬勃发展,舞蹈队、合唱队多次获大奖,管乐队获A级证书,被市教育局授予“艺术网点学校”称号。学校定向运动代表队,在近几年的全国各级各类比赛乃至瑞典、澳大利亚等世界公园定向运动比赛中屡获好成绩,现在,定向运动和射击已成为我校的特色教育课程,荣获“云南省定向运动传统学校”、“昆明市射击传统学校”等称号。 如今,在原昆二十五中基础上投入2300多万元改扩建的校园内,小桥流水相应成趣,鸟鸣鱼游各自承欢,多个错落有致的读书园地依偎着古朴的金马塔,为师生提供了学习、工作、生活的良好环境。学校在每个教室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建设了内容丰富的校园网络、单词记忆室、电子阅览室、计算机室,形成现代化的高速教学特色。崭新的配套宿舍区可容纳1200人住宿,实行24小时跟踪管理,昆明市A级食堂提供品种齐全的早、中、晚餐,充分体现了寄宿制的优势。此外,藏书6万册的学校图书馆,体操房、乒乓球室和建设中的塑胶体育场使校园内教学及生活设施齐全,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优越的学习条件,为学生的发展营造了和谐自然的空间。随着新校门建设、绿化美化工程的完工,学校将倾力打造一所别具一格的书院式绿色校园。 几份耕耘,几份收获,官渡二中这所年轻的学校沐浴着教育改革的春风甘霖,在改革的大潮中破浪扬帆,在辛勤的耕耘中收获累累硕果,在收获成绩的同时又不断播种希望,从来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她以高效、骄人的办学业绩和鲜明的办学特色,不仅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更赢得了政府的赞誉、家长的信赖和学生的喜爱。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金马寺上村2号 招生咨询电话:0871-3811812 校办电话:0871-3852236传真:0871-3852236邮编:650216 学校邮箱:gez@vip.km169.net管理员邮箱:gd2z@qq.com
福泉中学前身为成立于1937年9月10日的“平越县立初级中学”。1939年,国立交大唐山工程学院内迁于此,1940年创办“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兼办平越中山中学高中班”,1943年1月更名为“贵州省立平越高级中学”,1944年交大北迁四川。1945年春,“平越县立初级中学”与“贵州省立平越高级中学”合并,校名更为“贵州省立平越中学”。1953年更名为“贵州省福泉中学”,高中部迁往都匀一中。1958年初瓮安、福泉两县合并,更名为“瓮安一中”。1961年秋,瓮、福两县分治,又恢复校名为“贵州省福泉中学”,1962年秋恢复高中招生至今。1997年福泉撤县建市,更名为“福泉市第一中学”。2004年6月28日,福泉市委、市人民政府撤销一、二中,在原基础上组建为新的福泉中学,校名为“贵州省福泉中学”。2005年7月2日市委、市政府又以福中为基础,以城墙为界,将福中校园一分为二,分别创建独立高中和独立初中,学校至此定名为“贵州省福泉中学”,划分出的独立初中定名为“福泉市第一中学”。我校是福泉市唯一的一所独立高级中学,所服务的对象为全市31万人民,招收全市初中毕业生,生源一般为3000—4000人,以招收农村子女上学为主体,约占60%以上。学校占地面积45637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9637平方米,学生近3000人,生均占地面积17.30平方米,教职工190人,其中本科学历149人,专任教师156人,本科率达95.51%。高级教师46人,中级教师61人。学校校舍有教学楼3幢,可容纳学生3600人,实验室10个,多功能教室2个,计算机室4个,艺术教室4个,保管室3个。行政办公楼1幢,设行政、工、团、办公室、陈列室、活动室等。有2700平方米的拥有9个实验室及3个保管室、一个会议厅、一个健美活动室的逸夫楼1幢。有学生食堂及配套设施房2500平方米,有学生公寓3733平方米,拥有床位838张;普通住房4530平方米,拥有床位852张,共可容纳住校生1690人。运动场地12000平方米,生均占有4.65平方米。集训室300平方米,绿化面积达6587平方米,生均2.55平方米。图书105000册,生均近40.71册,计算机230台。学校目前是“贵州省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贵州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贵州省普及实验教学示范学校”、“贵州省城镇一类完中优秀学校”、“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教育实习基地”、“黔南州2005、2006年文明单位”、“黔南州2004年高中普通教育先进单位”、“贵州省五四红旗团委学校”。我校2009年10月通过了省教育厅高中素质教育评估和示范性高中复评。高考近几年居于黔南州各中学前五名之一。特别是2006年高考,我校学生罗武林、杨娟两位同学以优异成绩被北京大学数学类和汉语语文学类专业录取,实现了零的突破。2010年上线401人(不含体艺,其中重点136人),实际录取二本以上422人。福泉中学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全体师生努力拚搏,向二类示范性高中迈进,把我校打造成省内、国内知名的学校。联系方式E-mail:mgclc@163.comQQ:373560226
黎平一中创办于1928年,建校史已达81年,当年叫五县联立中学,后来几度更名,1994年6月,黔东南州人民政府正式批文更名为黎平县第一民族中学,新中国成立至今,历经了十三届校长。2002年元月,我校被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命名为“黔东南州普通高级中学示范学校”,2005年6月省教育厅授牌为“省级二类示范性普通高中”。现校园占地面积21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41571平方米。有400米标准运动场1个,室内外标准篮球场共10个,理化生实验室共14个,学校藏书14万余册,生均达40多册。有标准的可容纳4000人住宿的学生公寓五栋,有标准的师生浴室和可供师生就餐食堂三个。校园环境优美,森林绿化面积达137亩,占校园面积的65%以上。校园内有180多种树木共4万多株,是贵州省绿色学校。学校现有教职工231人,其中专任教师187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达98%以上,特级教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体育先进教师1人,国家级培训骨干教师1人,省级骨干教师5人,州级骨干教师7人,州级教学能手2人,省级普通话测试员2人,中学高级教师47人,中学一级教师78人。常年在校生学生4300余人,本学期共69个班级,是贵州省规模最大的普通高中之一。
印江民族中学创建于1940年,始名“国立印江县初级中学”。此前经历了清代书院讲学和民国新学办学历史阶段。清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开始书院讲学。清代书院讲学经历了龙津书院(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近奎书院(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依仁书院(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三个阶段。民国新学经历了“印江县立高等小学堂”、“印江县桑蚕学校”和“国立印江县初级中学”三个阶段。 1958年,学校设立高中部,成为完全中学。1987年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成立,学校更名为印江民族中学。2000年过渡为独立高级中学,2003年7月成为地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007年6月成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印江民族中学校园内的一塔、一书院远近闻名。“一塔”是指校园东侧的省级重点保护文物文昌阁。此塔由明嘉靖十年(1531年)知县颜阶倡建,寓文运昌盛之意。一直以来,文昌阁都被看作是印江文明的发祥地,印江民族中学的象征。“一书院”是指清初更名,而至今尚存的依仁书院。历年来,由此间走出的文人墨客、达官贵人不计其数。 文昌阁是全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和依仁书院一起,相得益彰、互为见证。这两座古建筑,给校园罩上了一层无形的“书香气”。 2000年校庆前,印江民族中学在文昌阁到校门之间辟出一片500多平方米的文昌广场。广场通道两旁,12尊崭新的白色雕像一字儿排开,特别引人注目。其间有中国的孔子、屈原、鲁迅,外国的爱因斯坦、爱迪生、居里夫人、诺贝尔等。 沿袭明清古风,与新中国共同成长的印江民族中学历来没有停止过改革创新的步伐。1997年,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随后实行任课教师聘任制,打破“大锅饭”,打破论资排辈。多年来,学校在秉承前人辉煌成就的基础上,以“尚德睿智、唯实创新”为校训,以“敬业奉献、勤奋拼搏”为校风,以“广博精湛、严教细导”为教风,以“勤学好问、善思力行”为学风,树立“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依仁博文唯实创新”的办学特色。进入新时期,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不断迈上新的台阶,续写着印江教育事业的美好篇章。邮箱:yjmzzx@126.com
松桃民族中学位于县东城新区、依山傍水,钟灵毓秀,环境优雅,是松桃苗族自治县唯一的一所独立高中;具有77年辉煌的办学历史,文化积淀厚重。学校教学设施齐全,教学设备一流,办学条件优越,现有多功能学求报告厅1间,多功能阶梯教室2间,计算机教室3间,多媒体教室60间,205名上课教师均配备笔记本电脑。有藏书14万余册的图书馆一座;有标准400米运动场(2011年秋建成“塑胶”跑道);有4个塑胶篮球场和12个普通篮球场;有同时供3000人就餐的学生食堂;有容纳3000人住宿的学生公寓。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任课教师228名,其中高级教师78人,中级教师82人,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已达98.3%,具有研究生学历的3人,先后有2名教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7人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学校现有3名“省级骨干教师”,8名“地级教学能手”,32名“地级骨干教师”,4名“县级名师”。近三年来,教师获省级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奖86项,地区级78项,县级306项,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218篇。学校教育教学成果显著,每年高考升学率均在80%以上,名列地区前列。2009年度获全区高中教育质量(一类校)一等奖。随着学校综合管理能力的提升,学校各项工作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校男女篮球队多次荣获地区中学生“三好杯”篮球赛第一名;近年来,学校两次被评为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多次被评为省地县“文明单位”、“双优文明学校”、“教书育人先进单位”。2008年,被全国教育专家委员会,全国中学教育科研联合体评为“2008年度全国中学课堂教学管理先进学校”,被省教育厅、省民委、省人事厅评为“全省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活动先进集体”。2009年被国家教育部、人事部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09年10月被省教育厅评为“全省中小学实验教学示范学校”;2010年9月,被省教育厅评为“全国中小学继续教育先进集体”;2010年10月,我校实施的“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课堂教学自主学习方式的建构与检测》被总课题组评为结题一等奖,我校课题组被评为全国优秀课题组,我校被教育部评为课题研究先进单位。2011年4月被铜仁教育局评为“高中课改先进学校”。松桃民族中学近几年的办学品位得到很大提升,2009年5月中句,由省教育厅组织的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评估专家组对我校进行全面评估,评估组专家一致认为:办学条件属于省内一流,教师课堂教学优良率在80%以上,办学特色非常鲜明,师生表现非常良好2009年7月,省教育厅批准我校为“省级二类示范性普通高中”,成为我区继铜仁一中、思南中学之后的又一所省级二类示范性普通高中;2009年10月通过了省级实验教学示范学校评估验收;2009年11月成功承办了贵州省第三届民族高中校长论坛,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频道专门报道了论坛盛况,还拍摄成宣传片《民族之光》放置于央视网站城市频道教育要栏目之中。松桃民族中学已成为黔东大地上教育的一朵奇苑,并正在向全国示范性民族高级中学的宏伟目标迈进。联系地址: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蓼皋镇东城新区管理员信箱:ytmail@126.comQQ:81581895
惠水民族中学始建于1938年,1951年贵州省文教厅正式行文将学校命名为“贵州省惠水民族中学”,是贵州省命名最早的民族中学,它有着辉煌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占地面积近百亩,建筑面积八千余平方米,现在教学楼两幢,逸夫楼(多功能教学楼)一幢,体艺楼、实验楼和综合大楼各一幢,学生公寓能容纳八百名学生住宿。学校教学设备齐全,设有理、化、生实验室、多媒体教室、阅览室、微机室、音体美活动及辅导室。学校创建惠水民中网站(www.hsmz.net),随时报道学校教育教学动态,宣传民中发展状况,及时、生动的报道引起了外界广泛地关注。 学校秉承“重终身发展、助青少年起飞”的办学理念,视教学为生存之本。针对学校实际,强化教育教学管理,采取“分层次、密台阶、勤反复、重情感”的教学思想,促进各年级部的教学工作,让每位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认真贯彻素质教育理念,致力于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塑造学生的高尚人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明德、立志、笃学、立人”为校训,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使之成为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创新型人才。大力拓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定期举办“体育节”、“艺术节”、“英语节”等大型文体活动,如今,惠水民族中学每年一届的“艺术节”已成为惠水县文化活动的一个品牌,颁奖晚会更是成为本地一件盛事,吸引大量市民到场观看。同时,学校还开设声乐、器乐、舞蹈、美术、体育、书法等培训班,充分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位学生搭好人生起飞的平台,帮助他们实现美好的梦想。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在教师197人,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91人,省级骨干教师3人,获国家级表彰的教师2人。为培养年青教师,学校建立“优秀教师培优工程”,通过老教师带新教师的“一对一”的形式,让年青教师迅速成为教学的骨干力量。全体教师爱校如家,恪尽职守,力求以崇高的人格力量感染学生,以高效的教学方法折服学生,以博大的爱心呵护学生。近年来,学校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历年高考中,一本、二本上线人数稳步上升,多名学生考取全国十大名校,2011年高考,陆玮同学以648分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惠水民族中学高考成绩现已居黔南州前列,多次获得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表彰,赢得社会各界的好评。为激励学生,学校完善了奖励机制并制定“助学金”分配方案,同时发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建立“助学基金”,目的就是不让任何一位家境贫寒的优秀学生失学,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顺利完成学业,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学校领导班子立足现在,放眼未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科学制订发展规划,实施“科研兴校工程”,狠抓教研工作。学校以年级部为管理单位,下设学科组,以学科组为教学教研基本单位,通过集体备课,互相听课,撰写论文等方式,促进教学教研工作的展开。学校每两年举办一次“教学年会”,邀请省内外教学专家及同仁进行到校交流指导,并通过优质课、说课等教学技能大赛,提高教师的教研教学水平。经过全校教职员工的艰苦奋斗,如今的惠水民族中学已成为一所有特色、有规模、人民满意、家长放心的学校。如今的民中人锐意进取,斗志高昂,我们有卧薪尝胆的经历,有破釜沉舟的气概,有着让惠水民族中学这只凤凰腾飞的抱负。我们有理由相信,有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有全体教师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一所充满活力、焕然一新的黔南民族名校必将会展现在世人面前。莘莘学子更有理由相信,就读惠水民族中学是自己人生道路上一次正确而明智的选择。这所古老而又年轻的学校正蓄势待发,承载学子们的梦想,飞向远方,飞向梦想中的大学殿堂!站长邮箱:hsmznet@163.com联系电话:0854-6221186QQ:1056918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