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名称
分类
创建时间

陕西宜川中学

陕西省宜川中学创建于1941年,位于宜川县城中心,滨临著名的黄河壶口瀑布,是宜川县唯一的高级中学。其前身为明末成立的“丹山书院”,至清朝嘉庆年间复修更名为“瑞泉书院”。2003年7月晋升为陕西省重点中学,2006年9月更名为陕西省标准化高中,2008年8月增设新校区。学校占地面积75亩(其中校本部50亩,新校区25亩),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现有96个教学班(校本部62个,新校区34个),在校学生6587名(校本部4350名,新校区2237名),有教职工385名。其中特级教师2名,高级教师76名,一级教师78名,有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和全国优秀教师各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名,省市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36名。近年来,学校坚持“学校的一切为学生发展而存在”的办学理念,积极探寻生本教育真谛,着力构建以“自主课堂”改革为核心的高效课堂和以“自主管理”改革为核心的生本德育,在全国首创“学生自主发展模式”,走出一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明校发展的创新之路,成效显著,影响深远。高考本科上线率、文理科平均成绩等六项指标七年蝉联全市各县区第一。2011年6月张瑛同学以644分的优异成绩一举夺得全市文科状元,被清华大学录取。2011年11月省教育厅在学校成功举办“全省普通高中教学改革与学生发展现场会”。国家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省教育厅厅长杨希文等领导多次来校指导工作。两年来,内蒙古、新疆、甘肃、四川、云南、湖南、湖北、江西、河南等全国各地数千所学校数万人纷纷来校考察学习。全市各县区广大学生纷纷慕名来校就读。新华网、人民网、央视网、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教师报》、《华商报》等国内各大媒体对学校全方位深度报道。先进的办学思想,科学的管理举措,优质的教学质量,赋予学校生机勃勃的发展景象。校长孙明贤被评为“全国先进校长”、“全国十佳现代校长”、“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学校被授予“陕西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西北课改名校共同体理事长学校”、“中国基础教育百佳名校”、“全国创建和谐校园先进单位”、“全国语文教改示范学校”、“全国高中绿色共同体学校”、“全国十佳现代学校”等百项称号。学校被誉为“全省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全国学生自主发展的一大样板”。地 址:陕西省宜川县宜川中学邮 编:716200招生热线:0911-4623821 4622939 4622865信息中心:4858569

网址:www.sxsyczx.com

2020-09-10

定边中学

一、学校历史回顾 定边中学创建于1939年,前身是陕甘宁第三师范学校,1944年与中央民族学院合并改称“三边公学”,1948年春改名“三边干部学校”,1949年更名为“定边县初级中学”,1958年发展成为一所完全中学,1963年被确定为县办重点中学,1978年被陕西省教育厅确定为陕西省114所重点中学之一,1989年被陕西省教委确定为陕西省13所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校。2002年被国家教育部评为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被榆林市教育局评为示范家长学校,2003年被确定为榆林市重点高级中学,2004年被榆林市政府确定为“绿色文明示范学校”,被省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省人事厅评为陕西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被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评为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建设实验学校。2005年被陕西省教育厅、司法厅评为陕西省法治文化教育示范学校,省教育厅评为依法治校示范校、陕西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06年被陕西省教育厅评为陕西省示范家长学校,被陕西省教育厅评为陕西省高中艺术教学实验学校,被榆林市委市政府评为“创佳评差”活动最佳单位,被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标准化高中。2007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高中课改样本校,被榆林市政府评为榆林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08年被省教育厅评为普及中小学实验工作先进单位、被省教科所评为陕西省校本教研先进单位。2009年被陕西省教工委、教育厅评为文明校园,校团委被团省委授予“五四红旗团委标兵”称号,被陕西省教育厅评为科研兴校“明星学校”,被榆林市综治办、教育局、公安局评为平安校园,被榆林市政府评为榆林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被榆林市教育学会、教研室评为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在“316工程”评估验收中被榆林市学校办学发展水平督导评估专家组评为优秀等级。2010年被陕西省教科所评为陕西省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被中国图书馆学会评为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先进集体,在省教育厅召开的全省校园文化建设经验交流暨表彰大会上荣获“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被榆林市公安局评为全市经文保单位保卫工作先进集体。2011年3月被榆林市创建“五型机关”领导小组评为深化创建“五型机关”标兵单位。2011年7月被司法部、中央综治办、关工委评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 2011.7被中国修辞学会教学研究会评为“读写教学实验学校”。 二、办学宗旨、理念等办学宗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学理念:诚信为人 严谨为学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校 训:团结 勤奋 求实 创新校 风:文明 和谐 自强 进取教 风:乐业 厚德 启智 求真 学 风:勤学 好问 善思 笃行三、教职工及学生情况定边中学现有在岗教职工248人,进修3人,离退休40人,其中,科任教师180人,行政兼课26人,学历达标率为96.28%(其中研究生学历以上9人),在岗教师中有高级职称47人、中级职称67人、初级职称120人。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特级教师2人、国家级骨干教师1人、省级骨干教师2人、省级优秀教师2人、市级以上教学能手7人,全国青年教师赛教一等奖获得者2人,二等奖获得者2人,省级一等奖3人。学校现有教学班54个,共有学生3648人。四、教学设施学校于2009年8月20日搬入新校区,占地13.734万平方米(206亩),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其中教学楼1.8万平方米,实验办公综合楼2.3万平方米,餐饮楼0.49万平方米,图书艺术楼1.2万平方米,学生公寓楼2.02万平方米,教师公寓楼0.8万平方米,学校主大门及升旗台等共计0.3万平方米。校图书馆藏书50359册,订有报刊、杂志200种;资料室有音像、计算机教学软件200种供教学使用。设有教师、学生阅览室3个,理、化、生实验室24个(其中探究实验室6个),通用技术实验室2个,以及与之配套的仪器室、准备室、标本模型室,天文台一座;有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6个,200座阶梯教室6个,学术报告厅800座1个,300座2个。目前,各类教学仪器、实验药品以及体育、音乐、美术教学器材均已按省级示范高中标准配置。学生公寓3幢(按4人间配置)已投入使用。设有40座电子备课室2个,以及年级组办公室、教研组活动室等。千兆主干、百兆到桌面的校园网已投入使用。五、教育教学成果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高度重视下,在市县教育局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不懈的努力,定中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新跨越。全校师生员工的向心力、凝聚力已成为定中发展的强大动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井然有序,校园显示出了勃勃生机。2007年高考,全县二本上线总人数445人,上线率位居榆林市第三名,我校2007年高考再创佳绩,本科上线人数首次超过千人,文史类考生乔聪睿同学总分643分,位居榆林市第二名,被北京大学录取;李蒙同学总分642分,位居榆林市第三名,被复旦大学录取;邹灵灵同学总分618分,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全校理工文史类600分以上18人、一本170人、二本以上395人、三本以上984人,体育本科上线16人,艺术本科上线24人。2008年高考,全县二本上线率居全市第二名。我校一本上线198人,二本上线510人,三本上线1157人。我校考生赵芹以650分获理工类全县第一名,榆林市第九名,被南京大学录取;姬于琦以631分获文史类全县第一名,榆林市第九名,被香港城市大学录取。2009年,定边县高考二本以上上线人数603人,上线率位居榆林市第二名。我校一本上线212人,二本以上上线564人,三本以上上线1050人,文史类第一名张益菲615位居榆林市第三名,被中山大学录取,第二名王苗596分,被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录取,第三名郑佳丽592分,被辽宁大学录取;理工类第一名贾峥瑞631分,被天津大学录取,第二名李海林、王程良627分,分别被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录取,第三名杨景贵626分,被西安交通大学录取。我校2010年高考再创辉煌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600分以上62人,一本上线人数跃升到297人(其中理工类223人,文史类74人),二本以上上线人数833人(其中理工类596人,文史类237人)二本上线率55%,三本上线人数1291人。文史类高语总分646分,榆林市第一名,陕西省第45名被香港中文大学录取;李一枝629分,榆林市第三名,被南京大学录取;邹亚荣623分,榆林市第七名,被武汉大学录取;理工类第一名王巍霖总分659分,被南开大学录取;第二名高涛总分657分,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录取;第三名张少龙总分650分,被南开大学录取。2011年我校高考捷报频传,再创辉煌。文理科一本上线362人比去年增加65人,二本以上上线880人,比去年增加47人,上线率为52%,三本以上上线1437人,上线率为84.9%;体育本科上线16人,艺术本科上线40人。文史类第一名董欣萍613分,被武汉大学录取;第二名薛一鸣610分,被中国政法大学录取;第三名白天蔚604分,被四川大学录取;理工类第一名梁爱平671分,被南京大学录取;第二名刘涛662分,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录取;第三名乔莎莎654分,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录取。在创建省级示范高中的征程中,学校继续坚持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相结合、弘扬传统和开拓创新相结合、校园文明和校园安全相结合,抓住发展机遇,加快学校现代化建设进程,坚持以人为本、科研兴校,实现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早日跨入陕西名校努力奋斗!站长:陕西定边中学 站长信箱:servicr@kesion.com

网址:www.sxdbzx.com

2020-09-10

延安市第一中学

延安市第一中学是在原洛川师范基础上于2002年6月改制而成的一所全寄宿制国有公办高中。 改制的前3年,为了使市一中高起点、跨越式发展,延安无锡两市教育局签定了合作办好市一中的协议,实施“打无锡牌、借梯登高”战略,达到了一年办像、两年办好、三年办响的改制目标,05年首届毕业生高考二本上线率突破63%、三本上线率达94%,赢得了延安人民的高度称赞和信任。2002—2005年连续四年分别被延安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评为“创佳评差”先进单位,学校顺利晋升为省级标准化高中。 2005年以来,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面对前三年无锡领办期间奠定的好基础、造就的好势头、社会的极大关注,我们牢牢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把创建省级示范中学作为新的奋斗目标,动员和组织全校力量开始了新的创建工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05—2008年连续四年荣获延安市高中教学质量一等奖,每年高考二本上线率在50℅以上,本科上线率达94℅。2007年以来,学校先后获得 “陕西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陕西省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省级文明学校”、“陕西省平安校园”和“陕西省科研兴校明星学校等荣誉。目前,学校正呈现出蒸蒸日上,持续发展的大好景象。具体情况如下:一、理念引领,科学规划 1.确立办学理念 早在2002年学校改制之初,基于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处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社会现实,在尊重教育本质属性的基础上,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合作共赢意识的培养,我们初步提出了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 2.丰富发展办学理念 2005年,新一届领导班子主持学校工作后,在原来办学理念的基础上,认真挖掘校史资源,不断更新丰富办学理念,提出了“一中精神(团结和谐、真情奉献、自主创新、追求卓越)”和五种意识(唱《国际歌》,树立主体、自主意识;唱《国歌》,树立紧迫、危机意识;唱《爱的奉献》,树立爱心、奉献意识;唱《敢问路在何方》,树立实干、创新意识;唱《团结就是力量》,树立合作、共赢意识), 加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引领和创新作用。 3.调整发展规划 为了实现“再次创业”和“新的腾飞”,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中全校师生智慧先后研究制定了《延安市第一中学第二个三年发展目标及实施意见(2005.9—2008.8)》及《延安市第一中学创建省级示范高中工作方案(2006—2008)》和《延安市第一中学第三个三年发展目标及实施意见(2008.9—2011.8)》,着力思考自己的定位和办学目标。确立了瞄准一个目标——建名校、争一流;高举一面旗帜——素质教育大旗;紧扣两条主线——狠抓管理、真抓教学;狠抓三项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四项改革——教师绩效评价改革、课堂教学改革、学生德育方式改革、后勤服务改革;争创五个一流——一流环境、一流师资、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服务。根据这一规划,学校认真制订了每一学期的工作计划,要求各科室、各年级必须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并严格要求保证学校规划落实在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并且每一学年、每一学期都要有详细的工作总结。从近年的实施情况看,成效明显,社会反响良好。 近年来,学校因办学理念先进、管理一流、特色鲜明、成绩突出,办学效益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备受上级领导部门的重视和认可,学生和家长的信赖,社会和媒体的关注。《延安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陕西教育》等各大报刊都先后对我校进行过专题报道。二、完善体系,构建机制 为了努力把学校办成“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受欢迎”的规范化、示范性中学,我们不断引进和借鉴先进的学校管理模式,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管理求效益,以特色求声誉,树立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努力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变为工作实践。 1.推行“四制”改革,激活用人机制 大力推行以人事制度为主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了校长负责制,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岗位目标责任制和校内结构工资制。按照精简、合理、优化、高效、规范的原则,科学合理地设置中层处室,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对所有中层干部实行“四制”,即竞聘制、任期制、评议制和问责制。在干部的选拔任用上,坚持一线教师优先,注重实绩和能力,大胆聘用青年干部,并采用试岗半年的办法来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验证其工作能力。召开教代会审议出台了岗位津贴工资方案,兼顾了工作的量与质的分配关系,加大了经济杠杆的调节力度。对全体教职工实行竞争上岗,推行岗位目标责任管理,层层签定目标责任书,克服了因人设岗,人浮于事,人员能进不能出,职务能上不能下,工资能涨不能降的弊端,增强了教职工的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校形成了“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人人争着干”的良好运行机制。 2.优化管理模式,实行分层管理 为了进一步落实各种管理措施,夯实管理责任,学校本着“条块结合,规范操作,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的原则,坚持以过程管理为基础,以情感管理为动力,以质量管理为核心的思路,大力推行“分块分层”的“低重心”管理办法。实行校长负总责,在具体工作中分块放权,分层管理,分级负责。按工作内容,分行政、教学、德育、后勤四大块,由四位校级领导分管。按管理权限,分决策层(党委会、行政会),管理层(各处室),执行层(年级组和教研组)三个管理层次。“分块分层”的管理办法将办学目标纵向上分级,横向上分块,纵横交叉成层面,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充分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 3.立足学生发展,构建立体评价体系 ①.尝试学生自我评价。建立学生《学生成长册》,人手一册,班主任负责实施,年级抽查,学校建档。通过《学生成长册》,记录学生的成长规迹,促进学生自我评价,自主发展。 ②.实施学生发展性评价。我们在进行学生过程性评价时,为了做到科学合理,采取了链条式管理,即学生自评→学生分组互评→班级评价小组评价→班主任初评→年级评价小组评价→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评定→宣传栏公示一周。三、以生为本,推进课改 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我们的指导思想是“在实践与探索中追求课改理念,在求实与进取中提高办学效益”,我们追求的目标是,让教师在课改中提升素质,让学生在课改中提升能力,让学校在课改中提升品位。 目前,我校已经形成了有效地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三维课程体系。 截止目前,学校已举办了五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共展出师生书画作品1000余幅,排演文艺节目100多个,为有发展特长的学生提供了平台,体音美组排练的《果乡情》舞蹈在延安市获奖,近20名同学的习作被刊登在《延安日报》上。2005年10月,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委员会、中国发明协会、全国创新与实践组委会授予我校为“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2004—2005年度先进单位”。2005年12月,在延安市第五届“园丁杯”书法、美术、摄影艺术教育成果展示中获得优秀组织奖。四、优化环境,改善条件 学校本着“高标准、高起点、示范性、现代化、多功能”的原则,近年来,先后斥巨资用于学校建设,优化办学条件。我们采取政府拨一点,有关单位资助一点,学校自己统筹一点,教职工集资一点,多条腿走路的方针,加大了基础建设力度,积极创建园林式绿色校园。如今的市一中校园,亭台楼阁、净美洁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先进的教学设施与设备,堪称延安一流,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五、示范帮扶,共同发展 自2005年我校晋升为省级标准化高中以来,学校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也较好地发挥了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回顾过去,我们豪情满怀,放眼未来,我们充满信心。今后,我们全校师生将会更加勤奋努力,决心以一流的教育思想,一流的教学理念,一流的教育设施,一流的教育管理,一流的教育质量,创造出学校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站长邮箱:gaohaifeng@tom.com

网址:www.yayz.org

2020-09-10

蒲城县孙镇中学

蒲城县孙镇中学前身是原省政协常委孙辅丞于1938年3月在焦庄创建的私立崇实中学。 建校以来,为社会和高一级学校培养了大批优秀学生。恢复高考后有不少学生被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大、上海交大等名校录取,高考上线人数连年位居全县普高之首。学校占地面积65366m2,建筑面积22542m2,绿化面积10192m2,有教学楼、综合实验楼、学生公寓楼、教师公寓楼、多功能餐厅等,配置了8个标准实验室、3个微机室、32个多媒体教室、3个图书室、2个阅览室和软件资料室、电子备课室、音乐室、美术室、体育室、健身房、医务室等。学校以“崇实、尚德、博学、创新”为校训,秉承“培育高尚品德、注重全面发展、发挥个性特长、造就创新人才”办学理念,树立“严谨爱生、启迪竞争”教风,强化“勤学好问、慎思明辨”学风,依法办学,以德治校.质量立校,创新强校。先后获省“体育卫生先进单位”、 市级“文明单位”, “两法示范学校”、 “平安校园”“渭南市示范高中”。连年被县局评为“责任目标考评先进单位”、“先进党支部”、“高考工作先进单位”, 2007年被陕西省教育厅命名为“省级标准化高中”。学校现有44个教学班,3020名学生,教职工181名,其中专任教师149人,专任教师中有高级职称22人,中级职称32人,研究生学历6人,本科学历141人,省市级先进教师6人,县级先进教师25人,县级以上教学能手13人。在新的形势下,学校领导一班人将带领全体师生,抓住高中教育发展的大好时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谱写我校教育教学新篇章。校长信箱:pcszzx@163.com联系地址:陕西省蒲城县孙镇中学 邮编:715501  联系电话:0913-7888234

网址:www.pcszzx.com

2020-09-10

澄城中学

陕西省澄城中学始建于1924年,坐落于县城东五路,占地68.8亩,建筑面积51865平方米,现有教学班78个,在校生4600多名,在职教职工348人,其中专任教师292人,硕士研究生学历6人,研究生课程结业39人,正在进修硕士研究生学历9人,大学本科学历271人,特级教师2人,中高级教师152人,国家级先进教师6人,省、市先进教师、教学能手25人,教师的年龄、学科、职称结构合理,他们视质量为生命,视学生为亲子,不断续写着一代代澄中人的辉煌与荣耀。澄城中学原名澄城县初级中学,1924年由知事王怀斌在城内南街清末高等小学堂内创建。1926年因经费短缺停办,1940年由开明绅士姬辅臣倡议,富商雷升云捐资六万元(法币)于清玉泉书院旧址恢复原名。1943年学校附设简易师范一班,1947年学校因战争纷扰迁至县南业善镇,1949年2月学校迁回县城,由人民政府接管,称陕甘宁边区澄城县初级中学。1949年10月学校恢复澄城县初级中学名称。1956年学校再次更名为澄城县第一初级中学。1958年8月学校更名为澄城县城关中学,并开始招收高中班。1959年1月学校改称蒲城县第三中学。1960年学校改称蒲城县澄城中学。 1961年9月澄城县制恢复,学校恢复澄城县澄城中学名称。1982年9月学校恢复高中三年制。1988年1月学校被评为1987年渭南地区“文明学校”。1990年9月11日学校隆重组织迎接“亚运火炬”传递到我县。1997年中共渭南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我校“文明校园”称号。1999年5月校园无线电语音发射系统建成。2000年2月27日学校被陕西省政府命名为“文明校园”。同年五月学校被省教科所、省教研室确定为“陕西省基础教育科研项目学校”。同年10月学校教育科学研究室成立。2001年5月学校玉泉文学社成立,《澄中文萃报》首期发刊。2001年6月校园有线广播(听力)系统建成。2002年10月校园网络系统建成。同年学校《教育科研论文选编》出版。2003年1月学校被陕西省教育厅批准晋升为省级重点中学。2004、2005年省级科研课题《中学生心理研究》、《学科课堂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研究》相继圆满结题。2005年12月学校成立“家长学校”。2007年3月学校电视台开播。2007年成功承办了“渭南市高中数学新课程观摩研讨会”,我校教师的新课程观摩示范教学得到了新课程教材编委北师大教授专家的好评。2008年5月14日全校师生为汶川大地震捐款。同年,全省高中建设现场会、全市普通高中“抓管理、促质量”研讨会相继在我校召开。2009年学校被渭南市公安局授予“平安校园”称号。同年,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开展,先后分三批二百余名教师赴河南永威学习教改经验。我校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胆借鉴洋思经验、永威模式,结合我校校情、教情、学情,积极探索具有澄城中学特色的管理和教学路子,即以人为本、实施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以新课改精神为指导,实施“先学后教、先练后教、先考后教”的教法改革,全校上下达成共识,改革之风蔚然形成。2010年3月被渭南市综治办、公安局授予渭南市“平安单位”光荣称号。同年6月陕西省教育厅杨希文厅长视察我校,对我校新课程改革的做法和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年8月学校学生公寓楼破土动工,接收矿务局初中部,增设了12个教室,投资三百多万的多媒体教学系统投入使用。同年9月,学校网站正式建立,开门办学制度进一步落实。学校被县委县政府确定为澄城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举行了授牌仪式。同年10月学校对口支援王庄中学,指导实验中学,加强了同创新中学的交流。天成助学基金正式在我校设立并启动,第一批受援学生已受捐助。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广大教职工,提炼升华了新时期的澄中精神和办学风训。砥砺出“励志、修身、笃学、创新”的校训,孕育了“文明、守纪、勤奋、和谐”的优良校风,形成了“敬业、务实、严谨、求真”的教风、“厚德、博学、质疑、善思”的学风与“求细、求实、求精、求新”的工作作风。新世纪以来,学校坚持“对学生负责、为学生服务、让家长放心、使社会满意”的办学宗旨,牢固树立“校长为教师的专业进步服务,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服务,学校为师生的共同发展服务”的管理思想,秉承“点燃师生智慧火种,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奠基”的教育理念,努力实现“办名牌学校、育一流人才”的发展目标,弘扬“自强不息、勇创一流”的澄中精神,坚持 “育一流人才,办名牌学校”的治校目标,坚持内涵式发展,不断推进管理改革,提高办学质量。目前,澄中精神和办学风训作为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经成为澄中人的精神支柱,潜移默化着每一个澄中人,引领着全校师生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行。学校严格按部颁标准配备了教育科学研究室、心里健康咨询室、地理室、历史室、通用技术实验室、科技创新室、汽车驾驶室、美术室、音乐室、物理探究实验室、化学探究实验室、生物探究实验室以及原有图书、电教等26个部室。校园网络系统、闭路电视教学系统、英语听力广播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等现代教育技术设施一应俱全,基本能满足教学需要。在2010学年度我校共建立校外基地6个。其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县博物馆,国防教育基地——68304部队,劳动实践基地——郭家庄樱桃园,社会综合实践基地——县工业园区、尧瓷实业有限公司和光伏产业园,已于2010年11月与12月分批次组织学生进入基地参观、实践。此外,学校还与澄城县书协、美协、摄影协会建立了友好关系,并聘请协会的老师定期来校指导学生活动。在2010年11月份市教育局组织的全市标准化高中大评看中,澄城中学凭着雄厚的实力及一流的业绩赢得了莅临我校各位领导的好评,并在市教育局所发渭教基【2010】150号文件中荣获城区高中第三名的殊荣。近年来,在各级党、政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直接领导下,学校加快创建步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新办学理念,优化育人环境,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先后获“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优秀考点”、“陕西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陕西省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示范学校”、“陕西省科研兴校明星学校”、“陕西省示范家长学校”、“全国家庭教育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先后被确定为“陕西省基础教育科研项目学校”、“陕西省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建设实验学校”、“陕西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与实验学校”、“陕西省高中艺术课程实验学校”,“陕西省第十次优秀教科研论文和成果交流评选活动县级先进组织学校”,陕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研发中心和陕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资源研发中心确定为“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资源研发基地学校”。学校积极实施“质量立校、科研兴校”战略,先后承担了中省级课题 7个,被确定为国家“高中艺术教材实验学校”、“陕西基础教育科研项目学校”、“陕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与实验》实验学校”、“陕西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实验学校”,其中《中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和《学科课堂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研究》等成果已被省专家组评定为“陕西领先,创新和应用价值较高”。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的蓬勃开展有效促进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科学的管理机制,务实的工作态度和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使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连年上台阶。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有47名优秀学子被北大、清华录取。自2003年进入省级重点(标化)中学的八年时间里,有200多名学生在全国数、理、化、生等学科竞赛中获奖。2003年高考二本上线 671人,张璐、李琳同学被清华录取;2004年高考二本上线 729人,党睿娜、马骁萧被清华录取;2005年高考二本上线 754人,董乐、刘蕾同学分别被北大、清华录取;2006年高考二本上线 667人,杨小明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2007年高考二本上线 718人,鱼毛毛、白宇杰同学分别被北大、清华录取;2008年高考二本上线 796人,刘敬、张茹同学分别被北大、清华录取;2009年高考二本上线 748人,刘亮同学被北京大学录取;2010年二本上线 872 人,李盼、王晶、房玮同学均被北大录取。澄城中学先后为北大、清华输送了47名优秀学生,高考连年稳居渭南市前茅,成为渭南市唯一一所连续十二年为北大、清华输送19名优秀学生的省级标化高中,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学生学科竞赛成绩突出,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学法律、讲道德’读书教育活动特等奖”、“全国家庭教育先进单位”、“陕西省招生考优秀考点”、“全国高中数学联赛(陕西赛区)优秀团体奖”、“陕西省中小学创新教育论坛组织奖”、“陕西省中小学国防教育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奖”、“陕西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实验先进单位”、“第十三届(省十届)、第十四届(省十一届)、第十八届(省十五届)、第十九届全国中学生生物竞赛优秀组织奖”、团体优胜奖、全国青少年主题教育“我的祖国”读书征文活动集体优秀奖,全国高中数学联赛陕西赛区“优胜学校”称号,陕西省第八届“春芽杯”中小学生艺术比赛优秀组织奖,陕西省第十届中小学生电脑制作竞赛优秀组织奖。2010年,石鹏在全国科学探究活动案例评比中获国家级一等奖,梁佳嘉在全国“我是90后”演讲大赛中获国家一等奖。在全国数理化等学科竞赛中杨飞等150名学生获奖。成绩已属过去,展望未来,占地300余亩的学校新校区正在紧锣密鼓的规划和实施中。新的校区将彻底改变我校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以课改为龙头的全方位改革将根本改变我校落后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式。澄城中学一定会乘着课程改革的强劲东风,勇立时代潮头,朝着优质化、特色化、多样化的高中发展目标迈进,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新成就。校长信箱:cczxxiaozhang@163.com

网址:www.wncczx.cn

2020-09-10

眉县城关中学

眉县城关中学始建于1940年,学校位于首善街西段,是一所省级标准化高中,占地面积98亩,建筑面积20980.8平方米,现有38个教学班,2256名学生,153名教师。学校以“办好一所学校,造福一方社会;教育好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为办学理念,形成了“敢为人先、艰苦创业、无私奉献、行俭爱生、敬业勤勉、团队合作”的城中“首届精神”,遵循“扁平化”管理的科学思路,实施“三线一点双考核”管理模式,推行年级组质量负责制,走出了一条特色显著的办学之路。学校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为动力,在省级标准化高中的平台上,“高点定位,深化改革,提升质量,打造品牌”,确立了学校发展的“五大理念,六种精神,七项重点工程”,不断加强教育现代化建设,实现了多媒体教学班班通,率先在西北地区实现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建成了集网络管理、电子监控、闭路电视为一体的高规格中心机房,开通学校网站、实现资源共享,完成了现代化高规格实验室建设。在陕西省第四届中小学新课程资源应用与学科整合展示交流会暨08年远程教育应用成果评比会上,我校门户网站“城中教育网”荣获远程教育成果网站类一等奖。学校按省颁一类标准完善了图书馆,实验室、音乐室、形体训练室,画室等一系列教育教学设施,为学生提供了优良的学习环境。精良的教师队伍是学校不断发展的基石。153名教师中,省级教学能手3名,市、县级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78人,市、县级教学新秀30余人,8名教师被聘为市级兼职教研员。学校实施“科研兴校”战略,积极实施“校本培训”工程。共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1个,省级科研课题3个,已经形成了人人潜心研究教育教学的浓郁科研氛围。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建立了自己的博客,设立教学论坛。在教育科研的引领下,学校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各类学生竞赛成绩优异,其中生物,信息技术、英语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大赛以绝对优势居全市首列;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知识竞赛”团体奖、“全国中小学优秀美术书法大赛”团体三等奖、“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陕西赛区》优秀组织奖”、陕西省“科技创新大赛”优胜组织单位、“青少年创作大赛”优秀团体奖、宝鸡市“中学生化学竞赛”优胜团体奖、“红色之旅读书征文竞赛”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先后被命名为陕西省标准化高中、陕西省“校本教研”实验校、“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校、“创新教育”实验校和“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陕西省“绿色文明示范工程单位”;被授予宝鸡市“文明校园”、“平安校园”、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先进单位、“学校管理百校行”先进单位、“标准化高中”,“绿色文明示范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眉县“科研强校”、“休育、艺术教育示范校”等荣誉称号,连年获县局“双线目标管理优秀单位”殊荣。2002年首届高考成绩优异,荣获“宝鸡市高考质量优秀学校”称号,一举成为宝鸡教育一颗亮丽的新星。2003—2010年,连年荣获宝鸡市“高考优秀学校”殊荣,被县教育局授予“高考十连冠突出贡献奖”称号。站长邮箱:web@mxcgzx.com校 址:眉县首善街50号 邮  编:722300电 话:0917-5548538校长信箱:maqing@mxcgzx.com

网址:www.mxcgzx.com

2020-09-10

洛川县曙光学校

陕西省洛川县曙光学校是2000年7月由延安市教委正式批准并创办的一所民办学校。学校由曙光小学、曙光中学(初中部和高中部)、曙光教科研室、曙光教育服务公司、曙光业余教育中心五部分组成。现有学生3000多名,专职教师180人,总务后勤职工32人,固定资产1.3亿元。创办至今,学校组建了一支具有一流管理水平的领导机构,云集了洛川县最优秀的高中和初中教师队伍。教育教学工作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其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优异的成绩,2003、2004、2005、2007、2008、2009年中考平均成绩全市前十名,全县第一,其中有450多名学生上省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线;参加全国各类竞赛有515名学生获奖。高中统考、会考、四个科目名列全县第一,高考二本上线率连续多年居全市民办学校前列,全县第一。2002-2008连续七年被教育主管部门授予“先进办学单位”。学校被评为全国明星学校,董事长兼总校长陈琳被授予“陕西省优秀民办学校校长”。2010年12月,我校顺利通过“陕西省规范化民办学校验收”,成为延安市第一所规范化民办学校。地址:陕西省洛川县振兴路电话:0911-838088883808878380886电子邮箱:lcsgzx@163.com邮编:727400

网址:www.lcsgzx.com

2020-09-10

泾阳县云阳中学

泾阳县云阳中学位于泾阳县云阳镇南街,现校园占地8.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2.16万平方米,有54个教学班,3700余名学生,193名教职工,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其中,研究生学历28人,陕西省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11人,中学一级教师56人,省、市级骨干教师、学科专家9人。2008年2月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校园”称号。2008年12月被省教育厅命名为省级标准化高中。现有4个微机教室,4个多媒体教室,5个标准实验室。图书馆藏书15万余册,教室安装34吋彩电;并先后加入了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网、北京英才苑网。校园局域网接入宽带互联网,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学生公寓能容纳2600人住宿,每个宿舍都有阳台、洗漱间,每个学生都有专用衣柜。多功能厅能够满足3000多名学生的集会和用餐;校内附设有超市,能够满足学生和教师的生活基本需要。我们坚持“严、细、实、公”的管理作风,发扬云中教师爱岗敬业,勤奋工作的奉献精神;群策群力,精诚团结的团队精神;心无旁骛,淡泊名利的专一精神;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研究精神;完善细节,注重实效的务实精神。积极推行 “四环”教学,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10年高考二本上线突破200大关,超额完成了县上下达的高考目标任务,高考任务完成率连续居全县首位,最高分达到663分,应届生茹雷同学夺得了全县文科状元。今年,我们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以县全年工作要点为指导,牢固树立“为教师幸福生活服务,为学生终生发展和幸福奠基”的理念,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出发点,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实现由大变强的转变,抓好班子带队伍,细化过程提质量,加强安全保稳定,保障服务建和谐,潜心教研上台阶,改革创新求发展。努力办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社会乐意的学校。电话: 029-36482355 邮箱:yz6482355@163.com网址:http://www.yyschool.net

网址:www.yyschool.net

2020-09-10

华县铁中

华县铁中创建于1977年,原是中铁一局集团直属的一所完全中学,2000年改制为企有民办学校,2005年被渭南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渭南市示范高中”,2006年3月被命名为“陕西省示范家长学校”,2006年10月学校正式移交华县地方政府。2007年被渭南市政府授予“两法示范学校”称号,2006-2007连续两年被华县县委和县政府命名为“教育教学工作先进集体”。学校位于西潼公路南侧,占地56亩,校园内,区划明显,绿树成荫。学校现有班级30个,在校生1500余人,教职工90人。教师学历全部达标,中、高级教师占43.7%。学校有现代化的语音室、微机室、大屏幕投影室、多功能阶梯教室、多功能厅、理化生实验室、生物标本室、音乐美术室、图书阅览室、健身房、各类运动场等教学设施,还安装有闭路电视系统,有100兆光纤与国际互联网相连,全校100多台微机全上互联网。同时,设施齐全的餐厅、浴室和学生公寓楼解决了学生生活上的后顾之忧。近年来,学校以“质量立校、法德治校、管理强校、特色兴校”为办学方针,制定与完善了近百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校管理制度,建立了一整套较为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实行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体制,形成了人人有压力,人人有活力的竞争局面。学校先后荣获“省级招生考试优秀考点”、市级“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体育传统学校”、“文明学校”、“两法示范学校”、“高考成绩优异学校”、铁道部“美育之苑学校”等称号,获得省市级荣誉共25项。2000年以来,经过铁中人艰辛的努力,学校综合办学水平得到全面提高,近年来,教师论文在省市县各级论文大赛中屡屡获奖,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全面丰收。学校从创办至今,已走过三十年的历程。三十年的办学经历,铁中人凭借着铁的纪律、集体的智慧,打造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办学之路。企业化的管理,普通话的氛围,城市化的方式吸引了众多学子。学校地址:陕西省华县杏林镇 电话:0913-2460866 邮箱:sxshxtz@gmail.com

网址:www.sxshxtz.com

2020-09-10

长武县中学

长武县中学创建于1941年,坐落于县城东大街,办学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环境古朴幽雅,是一所始终致力于“为学生一生奠基,为民族未来负责”的普通高中,原属咸阳市重点中学,2008年12月被批准为“省级标准化高中”。学校经过多年建设,培育了“爱岗敬业,团结拼搏,求实创新,无私奉献”的办学精神,确立了“德业双修,臻于至善”的校训,形成了“爱国、博学、励志、进取”的校风、“敬业、严谨、务实、求精”的教风和“自强、团结、勤勉、善学”的学风。学校现址占地面积24012平方米,建筑面积21105.5平方米。现有楼2幢,教学实验楼1幢,教工宿办楼2幢,综合教学楼1幢。设有高标准的物理实验室2个、化学实验室1个、生物实验室1个、语音室1个、微机室4个、电子备课室2个、多媒体教室1个,建成并开通了校园网。校园实现了“四化”(硬化、绿化、美化和亮化),环境优美宜人。学校现有5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000多人,教职工260人,其中专任教师216人。学历达标率为100%。有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21人,一级教师68人。国家级骨干教师1人,省级骨干教师8人,市级“三五”人才3人,学科专家组成员2人,市级学科带头人8人,市级骨干教师12人。学校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为目标,依法治校,以德治校,不断细化规范管理过程,完善创新管理模式。在管理上提出了“人本管理和目标管理并重,情感调控和制度管理相济,和谐管理和规范管理兼容”的管理思想,积极推行完善了“校长负责下的两线三级”管理制度,在教学教研上提出了“质量立校,教研兴校,人才强校”的思想,狠抓了“四个责任制”(以年级组长为核心的分级管理责任制,以备课组长为核心的作业组责任制,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包教组责任制,以教研组长为核心的教研培训责任制)。在教学管理上提出并强化了“一个中心”(提高课堂效益),“两个规范”(规范集体备课行为,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四种意识”(质量意识,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团队意识),“六个精心”(精心备课,精心上课,精心设计练习,精心批改作业,精心辅导学困生,精心组织考试),切实贯彻落实了“面向全体,着眼中等,帮差扶优,分类推进,改进教法,指导学法”的二十四字教学指导方针。同时,以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目的,以新课程改革、有效教学和校本教研为主要内容,积极实施“名师工程”和“青蓝工程”,大力开展岗位练兵和校本培训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教学为中心,高考铸辉煌。进入新世纪以来,长中高考成绩连创本县高考历史新高,先后十年名列北五县乃至咸阳市前茅。特别是二本上线人数在09年突破二百人大关、10年突破三百人大关之后,2011年一举突破四百人大关,再次实现历史性跨越。学校多次受到咸阳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奖励,为长武教育赢得了荣誉。目前,长武县中学正以国家“十二五”规划开局和“有效教学促进年”活动为契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力推进各项工作不断迈向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跨越发展,为把学校建设成省级示范高中而努力奋斗!地址: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东街邮编:713600电话:029-34206932

网址:www.cwxzx.com

20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