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文峰中学创办于1952年,盐城市教育局直属的公办中学之一,是市区三所省三星级高中(省重点中学)之一。学校坐落在市区大庆中路,位于盐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区域,与盐城市新体育馆、鹤翔公园毗邻,交通便利,环境幽雅,人文气息浓厚。校园占地面积3.7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2.38万平方米。领导关怀办学几十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大力关怀和支持下,盐城市文峰中学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跨越发展。原国务委员、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同志,省教育厅丁晓昌副厅长,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正邦,副市长朱传耿,盐城市教育局局长常逢生等许多领导先后来校视察指导工作,为我校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坚定了文峰人办学的信心,激发了文峰人创业的热情。师资建设学校坚持将师德师风建设和业务能力建设两手一起抓。涌现出了一大批师德优、作风正、业务精、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学校特别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积蓄强大后劲。对青年教师提出“一年适应,二年合格,三年挑重担”的总体要求,并通过组织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中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45周岁以下中青年教师考“高考”等活动,制订《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评选量化评比细则》《优秀教研组及“教研十佳”量化积分评比细则》,评选“教学十佳”“教研十佳”“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为教师的迅速成长搭台子、铺路子。目前,学校有省市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和骨干教师60余人,参加出国、国家、省、市培训近100人,研究生课程班结业5人,获得或在读硕士研究生学位10多人。教师编写,并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南大出版社等著名出版社出版的专著、教育教学辅导用书一百本。近几年,教师在国家、省、市级刊物发表、交流、获奖论文年均多达百篇。硬件设施盐城市文峰中学校园整洁,环境幽雅,绿化达标,教育教学设施配套齐全。近几年,学校抢抓发展机遇,累计投入1500多万元,新建了综合楼、实验楼,打造了全新的校园。学校拥有标准理、化实验室各5个,生物实验室4个;微机室4个,电脑270多台;专用多媒体教室7个,多媒体设备近50套;图书馆藏书6万多册,有电子阅览室一个,电子图书5万余册;建有校园因特网、校园广播电视网、6片篮球场、4片羽毛球场、4片排球场和300米跑道的塑胶运动场。生活设施齐全,有食堂、宿舍楼、浴室和校园商店。办学特色艺体教育盐城市文峰中学通过多种形式,探索学生成才之路。几年来,学校通过艺体教育,扬长避短,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使中考成绩仅有四五百分的学生考上本科院校。近三年本科达线人数每年都在百人左右,高考升学率超过80%。学生考取高校的层次逐年提升,创造了三流生源考上一类本科院校的奇迹,如李国华同学考取了中国美术学院,崔晓君同学被中央音乐学院录取,黄吉同学被天津曲艺学院录取,王娟同学被上海戏剧学院录取,倪夏宇同学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录取,金晶同学被南京理工大学录取。学校还培养了国家一级运动员3名,二级运动员20多名。我校现为《中国美术教育》研究基地,盐城教育书画院亦设立在我校。我校的艺体教育已成为盐城市响当当的教育品牌。信息技术教育盐城市文峰中学是盐城市“信息技术研究中心”,长期承担盐城市信息技术教研中心工作任务,多次承办全市信息技术教研活动,信息技术教育在全市有一定知名度。多名教师参加信息技术教学基本功竞赛获省一等奖和市一、二等奖,有26篇论文、教案在报刊、教参上发表或在省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其中国家级3篇、省级6篇。经过几年的建设,已开发《Flash动画制作》《网页设计语言》等校本课程。在各类信息技术竞赛活动中,我校先后有100多名学生获奖,其中,全国二等奖1人,省一等奖、二等奖14人。连续两年被省教育厅、省科协表彰为“江苏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优秀参赛学校”。教育国际交流盐城市文峰中学从2004年起,学校依托苏州大学,与韩国大邱大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并选拔德才兼备的优秀毕业生赴韩国留学深造,开创了盐城市对外合作办学的先河。这既为我校高中教育寻求自身发展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也为盐城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基础。现已连续五年成功输送了80多名高中毕业生到韩国大邱大学留学。2008年4月,我校还与上海市宜川中学(著名运动员刘翔的母校)结为友好学校。办学成果办学五十多年来,盐城市文峰中学为国家培育了一批批人才,有获美国哈佛大学MBA硕士学位的丁永梅,留学日本、英国,获伦敦城市大学审计专业硕士学位的刘濛,南京大学博士季长鸽,清华大学学子王新彤,在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任教的田益、陈伟,东华大学毕业后登上巴黎国际服装周T型台上的超级名模仇玉婷等校友两万余人,他们正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家、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学校荣誉盐城市文峰中学以“为成功的人生做准备”为办学理念,以“全面发展、办有特色”为办学目标,以“德智双全、艺体双飞”为办学特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初中致力于“全面发展、着力养成、人人进步、学有所长”,高中致力于“瞄准高考、夯实基础、人人进步、发展特长”,形成了成效卓著的办学模式。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基地、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研究实验学校、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美术教育示范学校、江苏省教育学会系统先进单位、江苏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江苏省优秀家长学校、江苏省教育学会美术书法教学科研基地、盐城市文明单位、盐城市模范学校、盐城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示范学校、盐城市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先进集体、盐城市体育传统学校、盐城市信息技术教学研究中心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盐城市学校体育卫生艺术与国防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等。校址:盐城市大庆中路134号电话:0515-8365006、8364284、8365676网管电话:0515-8360117
大丰市南阳中学创建于1952年,1998年成为江苏省重点高中,2003年转评为三星级高中。学校以“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为理念,以新课改为契机,挑战强手,跨越发展,不断创造教育辉煌,2008年、2009年,从高考到学业水平测试,全都以大幅优势打造出了苏北同类学校的品牌形象,荣获省模范学校、省平安校园、教育部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等称号。随着占地500亩、拥有国内一流教育教学设施的新校区2011年的全面投入使用,南阳中学必将迎来新的腾飞。南阳中学是一个善于梦想的校园,南中师生更是一个擅长成就梦想的群体。从普通的农村初中到品牌化的星级高中,从懵懂的农村孩童到出色的社会栋梁,岁月见证了南阳中学教育腾飞和南中学子梦想成真的辉煌。“今天送我学子,明天还你栋梁”,不仅是我们南中人对社会的郑重承诺,更是我们教育高质量的真实写照和永恒追求。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在南中这片书香飘逸的校园中,崇尚读书,对话伟人,感悟生活,书写人生,每一位同学都会拥有更多的成功和更加灿烂的明天。站长:水向东邮箱:dfnyzx#163.com 电话:0515-83292066
山东省济南第十一中学创建于1955年, 位于济南市堤口路131号,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近半个世纪以来,学校共培养初、高中毕业生23000多人。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学校创建时只有初中,1956年设高中班,学校初具规模,在校学生达到810人。虽然条件艰苦,但教师教学精益求精,学生学习废寝忘食。六十年代高、初中升学率、优秀率连续多年名列全市前茅。在这期间涌现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学校的文体活动也蓬勃发展,特别是篮球运动连续多年获得全市冠军。“文化大革命”十年,学校各项工作受到冲击和破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校又步入正确的发展轨道。1979年7月,学校被确定为市重点中学。1987年撤消初中,成为天桥区唯一的一所高中。1989至1993年,学校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校舍进行了颇具规模的改造,办学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九十年代,学校先后经历了与省实验中学、济南广播电视大学的合并。2002年5月经市政府批准恢复了山东省济南第十一中学。十一中获得了新生,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近年来,学校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确立了"全面发展、人尽其才"的办学理念,以"明礼、明智、自励、自强"为校训,努力实现"打造现代化精品强校,建设文明幸福校园"的办学目标。2004年学校步入了"省级规范化学校"的行列。学校不断加强基础建设,优化办学条件,2002年以来,学校建立了高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电子阅览室、声像室、计算机教室、多媒体语音教室、校园网络中心、电子监控中心,教室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现了网上互动式教学。学校还建有塑胶操场、舞蹈室、书画室、器乐室、劳技室等设施,艺体综合楼及学生公寓正在建设中。学校大力实施校园文化战略,精心建设文化场所,努力建设花园校园、书香校园,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学校努力实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教职工竞争激励机制,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注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创办青年教师成长学校,开展“十大师德标兵”评选活动。学校拥有一支业务精良、师德高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在学校176名教职工中,专任教师119人,省市优秀教师8人,市教学能手15人,市学科带头人6人,市优秀班主任21人,高级教师45人,中级教师55人,教育硕士2人,参加研究生进修学习毕业的56人,近几年有60多名青年教师参加全国、省、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放宽眼界,拓宽办学渠道,突出办学特色。自2000年起,学校招收寄宿生,寄宿生人数由最初的56人扩大到1000多人。探索出一套寄宿制管理模式。学校还突出培养艺、体特长生这一办学特色,加大招生力度,拓宽教学途径,为特长生构架起通往高校的立交桥。近年,学校变化日新月异,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成为济南市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幅度最大的学校之一。学校多次被评为“济南市文明单位”、“济南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济南市卫生先进单位”、“济南市绿色学校”、“济南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等荣誉称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学校历经半个世纪的沧桑,焕发出勃勃生机。在新的发展时期,十一中人将继续发扬“真诚团结,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以崭新的面貌、一流的业绩向着“打造现代精品强校,建设文明幸福校园”的办学目标迈进。联系方式电话:0531-85951763传真:0531-85951763地址:济南市天桥区堤口路131号邮编:250031
肥东县城关中学位于店埠镇龙泉西路,地处县城中心,交通便利。学校创建于1987年12月,现有85个教学班,其中高中部54个班,初中部31个班,在校学生5000多人,是合肥地区规模较大的一所市级示范性中学。学校占地面积83.4亩,建筑面积40000多平方米,拥有高初中部教学楼、科技馆、行政办公楼和五栋教职工宿舍楼等。教学设施齐全、先进,校园环境美观、优雅。学校现有在岗教职工245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72人,中学一级教师107人;安徽省优秀教师1人,省级骨干教师1人,市级优秀教师6人。在县级以上“教坛新星”评比或课堂教学大奖赛中,有17位教师获得市或县一等奖,有45位教师获得县二等奖以上奖励;在全县首届骨干教师评选中,有15位教师获得“肥东县首届骨干教师”称号。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全县居于领先水平,学校平均每年有3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发表。城关中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内强管理,外树形象,以人为本,依法治校,校风纯,教风正,学风浓,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学校高考及会考多次获得合肥市“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二等奖”、“高中教学工作成绩显著三等奖”,肥东县高中教学成绩优异奖。此外,学校在市级、省级以上学科竞赛等各项活动中屡获大奖,多次荣获市级以上表彰。近年来,肥东县城关中学先后被授予“全国读书育人活动特色学校”“合肥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合肥市示范高中”“合肥市文明单位”“合肥市安全文明校园”“合肥市平安校园”“安徽省家教名校”“安徽省绿色学校”“安徽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校”等四十多项荣誉称号,集中体现了城关中学整体办学水平。2008年元月,王兴才同志调任城关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现任领导班子很快确定了“正师德、强管理、谋发展”的工作思路。教学上,抓教师考勤,抓教学活动;德育上,抓学生常规,抓班主任管理。以“四个抓”为切入点,推动学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实现城关中学的可持续发展。在不到一年时间内,他带领一班人,新征60亩土地,拓展了学校发展空间;完成了校园排水工程,解决了校园积水问题;增添了办公设备,改善了办公条件;理顺了管理体系,明确了管理职责;争取扩大了编制,满足了岗位需求;让校园保洁、门卫值班社会化,解决了长期积累的矛盾。如今的城关中学正以先进的办学理念、鲜明的办学特色、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诠释着示范高中的丰内涵,为打造特色品牌高中而努力着!学校地址:肥东县店埠镇古城路 前程热线:0551-7725958、2512107
江苏省扬州中学的历史始于清末的仪董学堂。1902年仪董学堂创立。这是扬州第一所官立中学,经费出自盐务,总办由两淮盐运使担任,首任总办为程仪洛(字雨亭)。运署内有仪董轩,为纪念西汉哲学家江都相董仲舒而建,学堂亦因此得名。不久,运使易人,学堂改名两淮中学堂。继仪董之后,扬州复有尊古学堂、扬州府中学堂的兴办。尊古学堂后改为两淮师范堂。1912年春,两淮中学堂与扬州府中学堂合并为淮扬合一中学。翌年按《江苏教育行政五年规划书》统一规定,改称江苏省之第八中学。与此同时,两淮师范学堂也改称江苏省之第五师范学校。五师自任诚(字孟闲)接任校长后,学校规模逐渐扩大,校地由左卫街梅花书院旧址迁至大汪边,拓校基百余亩。名师有著名画家吕凤子,《广陵潮》的作者,通俗小说家李涵秋等。八中校址在羊巷,李荃(字更生)接任校长后在教育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易单轨为双轨,增加招生名额;实行能力编级法,因材施教,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与李城驻军交涉,1924年校址旧府署。先后在八中任教的有李校长跪请其母而卒就教席的董伯度,有担任教学主任且兼教国文的朱自清,有后来成为著名英汉词典编辑的厉志云和海牙国际法庭法官的徐谟等。1927年,八中和五师合并为江苏省立扬州中学,周厚枢(字星北)担任校长。嗣后因实行大学区制,校名先后称第四中山大学区立扬州大学、江苏大学区立扬州中学、中央大学区立扬州中学,大学区制度废止后恢复原名。今校分高中部、初中部和乡村师范科,以五师原址大汪边为高中部,八中原址为初中部,高邮界首原五师分校为乡师科。高中部除设立普通科和师范科外,又陆续添设土木工程科,机电工程科;且与上海同济大学合办德文班,学生毕业后直升同济。又创建女子生活部,招收高小毕业、年事稍长的女生,施以家事及女子职业教育。一度并有附属学校四所,还附设高初中预备班和德风中学。江苏省立扬州中学教学质量上乘,教师学养深厚。其中有名师张煦候、汪桂荣、鲍勤士、徐公美、汪二丘、黄泰、王伯源、朱白吾、吴遐伯、方剑岑等。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扬城沦陷,师生星散四方。周校长偕部分师生分别在泰州上海复校。泰州部分又一剖为二,其一迁往上海租界,习称“泰校”;其一辗转苏北乡间,习称“苏北分校”原先在上海的,习称“沪校”。留扬的部分师先入羊巷的江苏省立扬州中学(后一度改名为苏北公立扬州中学)。抗战胜利后,江苏省立扬州中学复员,先在羊巷复课,后迁回大汪边原址,但旧府署原址此后一直未能收回。新中国建立以后,扬州中学经过了整顿改选,上级党组织派党员干部来校,建立党组织,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校名初称苏皖边区二分区扬州中学、苏北扬州行政区立扬州中学、苏北扬州中学,1953年称江苏扬州中学。科目除普通科外,先后设工商合作科、水利工程科、数理专修科、土木工程科、机械工程科、电机工程科。1951年扬州中学(校址羊巷)并入;工商科划出。翌年,职业专科全部划出。解放后第一任校长黄应韶,1955年张卓如接任校长。“文革”前的十七年,继承的发扬本校优良传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总结和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成为一所实验性和示范性的普通中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校继承和发扬本校优良传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加强学校管理,在开拓中前进。近几年来,学校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发展步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级推进教育现代化,加强了基础实施建设,校园面貌变化较大,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取得明显提高。扬州中学建校近百年来,毕业生数以万计,他们当中有江泽民,原中顾委常委胡乔木,联合国原副秘书长毕季龙、谢启美,更多的校友成为各级领导干部、专家教授、技骨干和素质劳动者。在新的历史时期内,扬州中学将会获得更加长足的发展,并将对国家振兴和人类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江苏省扬州中学通信地址(总):江苏省扬州市淮海路18号邮政编码:225009各部门联系方法与电子信箱地址校长室:yzzxwg@163.com扬中党建:yzdw@qianlong.com信息技术中心(网管)信息中心收chinayzzx@sina.com校报编辑部:yzzxxb@yahoo.com.cn各部门联系电话校长室:87360389内线:389:书记室:87361292内线:292:校长室/纪委书记室:87361293内线:293:校长室:87361266内线:266:校长室:87361268内线:268:校长办公室主任室:87361269内线:269
盐城市龙冈中学坐落在风景秀美、人文荟萃的城郊古镇龙冈。创建于1953年,由郭沫若先生题写校名。1996年被确认为首批市级重点高中,1997年晋升江苏省重点高中,2004年成为苏北首家地处农村的江苏省四星级高中。50多年的薪火传承,立信尚学,学校已成为盐城高中教育的一个典范,成为莘莘学子心驰神往的求学殿堂,先后荣获省文明单位、省文明学校、省素质教育优秀学校、省平安校园、省体育工作先进学校、省绿色学校、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省优秀家长学校、省红十字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追求卓越,质量一流。近年来,龙冈中学面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社会公众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深化教学改革,构建主体性综合式课堂教学模式,大力实施“三三三”有效教学法,以导学提纲为抓手,以学定教,课前导学、课内教学、课后自学整体规划、合理安排,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获得主动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体现出超强的加工能力,推进率连续多年位居全市四星级高中前列,连续多年荣获区高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估特等奖和优秀奖。特色鲜明,精彩纷呈。龙冈中学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阳光心态,找到了一条以“情感体验”为切入点的教育改革之路,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一是融情感教育于环境建设之中,让学生在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中接受感染熏陶、潜移默化;二是融情感教育于活动过程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活动和交往中陶冶情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三是融情感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参与,更多的平等交往与对话,更多的情感体验。“立信尚学”已内化为龙中学子的素质特征,成人成才已成为龙中学子的自觉追求。近3年,有近百名同学在省学科奥赛、科技竞赛、作文大赛、体育比赛、艺术比赛中获奖,紫薇文学社被评为省“百佳文学社团”。名师荟萃,人才辈出。善待老师,为教师成功成名搭建平台。学校现有5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131多人,在职教职工249人,专任教师205人。其中,省特级教师2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市名校长、模范校长、名教师、教坛十杰各1人,市、区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和教坛新秀35人,中高级教师145人,研究生24人。高三年级组被市政府表彰为“优秀教师群体”,在省、市级教学竞赛中,有10多名青年教师荣获市二等奖以上奖励。环境宜人,设施先进。学校占地面积130亩,校舍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绿化面积覆盖率59.8%。校园布局合理,环境温馨宜人,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图书楼、科技馆、体艺馆、学生公寓楼错落有致,多媒体教室、多功能语音室、校园网、电视演播中心、广播站、微机房、实验室、电子白板、天文观察仪、高标准篮球场、塑胶跑道田径场等现代化设施齐全,为师生提供了理想的工作、学习、生活和活动场所。前进中的龙冈中学面对新的发展机遇,新的发展前景,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为办学理念,以“立信尚学”为校训,谋划学校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把责任担在肩上,把质量铭记心中,把工作做到极致,全力办好面向人民群众的优质教育。网站管理员: 周干忠 QQ: 3111629
盐城市解放路学校教育集团八中校区(原盐城市第八中学), 2010年为贯彻落实市委、市府关于全面推进市区教育均衡的指示精神,学校全面融入盐城市解放路学校教育集团。学校现有21个教学班级,在校学生1000多名,教职工133名,其中具备中、高级职称教师近85人,市、区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名校长、名教师计35人。融合后的八中校区抢抓历史性机遇,大力发扬景山中学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合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树立 “高质轻负”的指导思想,针对学情强化课堂教学,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如今,八中校园书声朗朗,歌声飞扬;八中教师群情激越,创优争先;八中学子孜孜以求,蓬勃向上;八中的家长更是信心满怀,赞誉一片,办人民满意、感动的一流名校构想正在逐步实现。联系电话:13805105307地址:盐城市大庆东路35号站长邮箱:yzs170@sina.com
江苏省盐城中学创建于1927年。依托黄海之滨、东方湿地,仙鹤神鹿故乡和革命老区的独特优势,经代代盐中人团结一心、努力奋斗,为共和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赢得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成为万千学子梦寐以求的读书佳处。新中国成立后,学校被确定为江苏省首批重点中学。1978年又被省教育厅列为全省首批办好的14所重点中学之一。1997年在全省率先跨入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行列。2004年又被省教育厅首批转评为“四星级学校”。翻开校友录,盐城中学人倍感自豪。外交部原部长、著名外交家乔冠华,全国政协原秘书长朱训,解放军总后原政委、上将周克玉,中国中科院院士王诗宬,工程院院士孙九林、李立浧,台湾原“行政院院长”郝柏村和原“陆军总司令”陈廷宠等均是盐城中学的毕业生。改革开放后,盐城中学又培养了联合国“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封东来,两个新基因发现者、旅美科学家茅矛等杰出人才……为了满足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盐城中学对办学规模和办学形式进行了积极的调整。2006年组建、2010年调整确立了江苏省盐城中学教育集团,下辖国有江苏省盐城中学、盐城市初级中学和民办盐城市高级实验中学,分设于解放北路、解放南路、纬十五路、康居路四个校区,占地面积共640多亩。现有教职工761人,其中“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2名,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8人,特级教师14人,盐城市名教师21人,盐城市学科带头人69人。盐城市教学能手125人。在校学生12000余人。辉煌业绩成了盐城中学人谱写新华章的信心和动力的不竭源泉。近年来,盐城中学确立“以人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坚持“师生共同发展”核心价值追求,实施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核心的教师队伍建设工程,以推进新课程实施为核心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以优化学校整体价值指向为核心的文化建构工程,以提升师生幸福感为核心的服务保障工程等“四大工程”。学校办学质量、办学品味不断提升,得到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先后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思想道德实践创新建设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素质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课程改革先进集体”、“江苏省教育成果奖”、“江苏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体育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表彰。2007年9月,学校被国家人事部、教育部联合表彰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地址:江苏省盐城市解放南路199号邮政编码:224005联系电话:0515-88887600站长邮箱:ychy@yeah.net
中加合作枫华高级中学创建于2003年,是经中、加两国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实行中加两国双学历教育的加拿大国际学校。学校位于江、浙、沪交界处的苏州吴江淀山湖畔,环境优美,交通便捷,所有场馆均按照加拿大风格设计,是华东地区唯一一所能够同时向中国学生和国际学生提供加拿大中学课程和学历教育的国际学校,多次被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BC省)教育部评为“最好的海外学校”。中加枫华开设综合设置的中加两国高中课程,采用完全同步的加拿大BC省高中课程与教学管理,使我们国内的学生能够与加拿大本土学生同步接受教育,为有志于走向世界的中国学生提供真正的加拿大学习环境和学习体验,确保学生赢在高起跑线上,使学生具备进入加拿大和世界一流大学的资格。学生在读期间同时注册两国学籍,毕业可同时获得两国教育部门颁发的中学毕业证书。作为中加两国教育部门的一次重要合作,学校严格按照BC省教育部规定标准建设施教,BC省教育部负责加拿大课程的教学管理,同时按照江苏省教育厅的规定,审核中国课程的教学管理。枫华高级中学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致力于为学生提供高品位、高品质、国际化的教育,培养学生追求卓越,成就事业。中加枫华的外籍老师,全部是加拿大BC省教育部注册的专业老师,他们为学生提供高品质的教育。他们带来的不仅是纯正的英语教学,生动的加拿大教学风格,还为学生带来了各国的多元文化,这些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中方老师在与加方老师的合作中,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国外的先进教学理念相结合,通过课题研究、演示、调查报告等灵活的作业形式来提高学生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中加枫华学校面向全国招生:国内学生初一-高二;国际学生7-12年级。学校开设:国际双语初中课程;加拿大BC高中课程;国际艺术专业课程等完全以加拿大同步的国际教育体系。中加枫华强调“个性定制”,学校倡导的:全建制认证、全层次施教、全语言环境、全加方课程、全外教教学,“五全”国际教育模式,让中国学生不出国门即能体验弥足珍贵的国际教育理念。一届届的枫华学生,留学海外。然而枫华国际化教育的收获,绝不仅仅是成功地把一批批中国学生,送往海外留学。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让孩子们收获了独立与梦想,收获了对西方文化的仿真体验,深化了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眷恋。中加枫华学校已有一千余名学生毕业,毕业生全部获得国外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其中70%以上的学生进入世界排名前300位大学,30%的学生进入世界排名前100位大学。多名毕业生,收到了多伦多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滑铁卢大学、弗吉尼亚大学、南加州大学、华盛顿大学等排名世界前50位的一流名校录取通知书。联系方式上海枫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长宁区兴义路8号万都中心2503室电话:021-52080200 传真:021-52080210中加枫华总校招生办公室:江苏省苏州吴江市汾湖经济开发区联南路1号(中加教育园)电话:0512-63262288 63262277 63262270传真:0512-63262255接待老师:王老师 冯老师 沈老师中加枫华上海招生办公室:上海市长宁区兴义路8号万都中心2503室电话:021-52080090 52080091 52080200*8878传真:021-52080210接待老师:于老师 区老师中加枫华浙江招生办公室:杭州市延安路511号元通大厦811室电话:0571-28021605 28058708 28058706传真:0571-28058709接待老师:丁老师 米老师 张老师中加枫华温州招生办公室:温州市新城府东路物华大厦14D电话:0577-88120997 88935850传真:0577-88935850接待老师:刘老师 石老师中加枫华江苏招生办公室:苏州市干将东路889号东锦商场407室(国美电器楼上)电话:0512-65816285 65816295 65812029传真:0512-82887585接待老师:周老师 陈老师中加枫华南京招生办公室:南京市白下区户部街33号天之都大厦2509室电话:025-85673499 85673466传真:025-84207773接待老师:徐老师中加枫华国际生招生办公室:上海市长宁区兴义路8号万都中心2503室电话:021-52080200传真:021-52080210接待老师:文老师总校国际生接待办公室:0512-63262288 63262277 63262270接待老师:顾老师 冯老师学校留学中心:0512-63262266接待老师:廖主任 张老师 杜老师 王老师学校语言中心:021-52080258接待老师:王老师 郁老师学校宣传推广部:上海市长宁区兴义路8号万都中心2503室电话:021-52080258传真:021-52080210接待老师:王老师 郁老师 徐老师学校校际合作办公室:上海市长宁区兴义路8号万都中心2503室电话:021-52080258传真:021-52080210接待老师:徐老师学校总务处:0512-63262293学校德育处:0512-63262298 63262257学校教务处:0512-63262298学校EF中心:0512-63262265 63262862学校初中部:0512-63262260 学校高一年级组:0512-63262256 学校高二年级组:0512-63262297 学校高三年级组:0512-63262299
啬色园主办可立小学为啬色园主办的政府资助学校,为未来社会培育良好的公民。本校秉承啬色园的办学宗旨,崇奉儒、释、道三教,以「普济劝善」为校训,除了培养学生勤勉向学,乐善好施,服务社会的精神,并著重学生德、智、体、群、美五育均衡发展。本校亦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强调与家长的联系,并致力与社会各服务团体合作,积极创造理想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以提供高质素的教育服务。1、通过多元化的课程设计,以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以「批判性思考」作为同侪观课或教学研习重点,并利用有关资料改善学与教。--根据课程指引,在各级的备课会上,讨论和设计能启发「批判性思考能力」的「学与教」策略和活动,并於教学计划中清楚显示出来。--设计含有批判性思考元素的小型专题研习於单元中。--加强提问的技巧:教师於集体备课时,共同拟定问题,以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透过课堂上的学生互评,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以探究学习模式设计课程,让学生於进行美术评赏及体验艺术作品的表面视觉效果,从而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从学习策略和提问技巧入手,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通过读书会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评论故事内容以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从学习策略和提问技巧入手,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2、透过多元化学习活动,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透过跨科活动的形式把良好生活习惯方式渗透出来。此外,透过课程设计,在各级的备课会上讨论如何於课中加强及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透过课程设计,在各级的备课会上讨论如何於课程中加强及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选取课本中有关个人健康及卫生的歌曲,设计延伸活动。--联络社会上不同的体育总会或健康服务机构,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健康促进活动。--透过多元化的学习活动及家校合作,让家长参与健康促进活动,与学生共同实践健康生活模式。--本年度举办不同活动,让学生培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的态度。--选取与健康生活相关的阅读材料作为读书会的必读内容,通过讨论及分享,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编写能推广健康教育计划的单元,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联系方式地址:香港九龙慈云山慈乐村第二期(学校位置)电话:23216003传真:23217710电邮:hlp-mail@holap-p.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