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名称
分类
创建时间

南宁沛鸿民族中学

南宁沛鸿民族中学是南宁市一所国有公办高级完全中学,是全国民族中学示范校、自治区示范性高中。现任校长戴启猛,党总支部书记劳以东,副校长兰瑛、谢朝晓、郑应、谢翠琼、王海云。沛鸿民族中学前身是广西军区小学校(始创之初又称广西军区干部子弟学校),创建于1952年6月1日,是一所具有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的学校。近六十年来,她感受着和平建设的喜悦,沐浴了改革开放的春风,经历过八次易名、五迁校址的特殊岁月。今天,她以崭新的面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优秀的教育教学成绩,弘扬广西军区干部子女学校先辈们光荣的革命传统,延续着“沛鸿”先辈们梦想……1950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13兵团部兼广西军区(时辖第38、第45、第49军),为解决从各战场归来的军区干部及烈士的子女教育问题,广西军区从政治部、干部部抽调了包括宁克义(时任四野第49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干事)、程洪志、安郁媛、孙立民在内的团、连职干部,用将近两年时间筹建,初创校址叫“葛家园”,曾是广西南宁有名的庄园(现广西军区幼儿园),在庄园内新建的四栋别墅就是学校最初的全部建筑。1952年6月1日正式挂牌成立广西军区小学校。学校是营级建制,隶属广西军区政治部管理,是一所集保育、小学于一体的全寄宿制学校。副校长宁克义(注:学校创办之初未设正职校长,由副校长主持学校全面工作)、政治协理员王佐、指导员王瑜琳、程洪志书记(注:类似于文秘人员)、教育干事安郁媛以及谭庆华、张宝洁、李炎炎等小学及幼儿园的老师共十名,以上人员均来自广西军区直属机关和各军分区,校长是团级干部,教导主任是连级干部,一般老师是排级干部,实行部队供给制。学校根据年龄分别设置有托儿部、幼儿部和小学部。小学部由安郁媛干事负责,小学部当时只设有一、二、三年级三个班,分别有十多名学生,以复式班形式上课,当时学校只招收广西军区、各分军区及各县武装部的子女,时任广西军区司令员李天佑上将的孩子以及时任广西省副省长卢绍武少将的女儿卢雅春(现广西区人民医院普通内科专家)都是建校后的第一届学生。学校创办之初,办学条件极其简陋,特别是小学部生源太少不成规模,学校曾分别于1953年8月份和1954年2月,指派阳翠媛、张宝洁、李炎炎等老师及保育员分两批负责将小学部的学生送往广东省广州石牌玉泉山的中南军区第二小学(又名广州八一子弟学校,现广州市八一实验学校)就读。后因满员广州方面不再接收,学校又将孩子们接回广西南宁原小学部读书。送往广州读书的小学部学生中包括卢绍武少将的女儿卢雅春、刘树谦校长的长女刘素琦(现南宁市无线电三厂退休干部)等约十多人。1953年10月,因组织需要,副校长宁克义调任桂林市解放军第一八一医院政委,1954年,由时任广西军区政治部敌工科科长刘树谦兼任学校校长,教导主任安郁瑗。1954年8月,因反对特殊化,广西军区干部子弟学校更名为南宁市第二十一小学。1954年12月刘树谦调任广州军区政治部敌工部干事,不再兼任学校校长。随着学校办学条件改善,更多军队干部要求送孩子来校,学生增多,学校逐渐容纳不下,广西军区决定将学校小学部与幼儿部、托儿部分支剥离,1955年8月小学部迁到柳州,校址位于柳州市江北鱼峰区(现柳州市东环路鱼峰山附近),南与柳州著名风景区鱼峰山相望,东与柳州监狱(现柳州市第二看守所)毗邻,校舍由柳州监狱负责筹划、兴建的两栋二层小楼,在柳州办学期间,学校未挂校牌,校名仍沿用南宁市第二十一小学,学生有80人左右。学校成立了临时党支部,由时任柳州监狱教导员兼任临时党支部书记,教导主任程洪志主持学校全面工作(兼任党支部宣传委员),管理员崔维占担任党支部组织委员并负责学校的保卫工作,教职工人手不足,工作生活条件很艰苦,小学部阳翠媛(程洪志的爱人)、么向仁、叶万勋、黄维弼等几位老师不仅要上课,还要照顾这些离开父母异乡求学的孩子们的生活。1956年8月根据广西军区指示,学校又迁回了南宁,校址位于广西南宁西乡塘的部队504医院(现广西武警总队医院),校名仍沿用南宁市第二十一小学,1957年学校更名南宁市珠江小学,校址不变。1957年8月,兰继兴(原中南军区江西步校的转业干部)到学校担任副校长,分管教务工作,程洪志仍担任教导主任。当时的小学有四个年级,约100多名学生。时任广西省省长韦国清上将、政委谭甫仁中将的儿女曾先后在学校就读。随着班级的增加,学校又陆续从地方调进谢秉基、麦秀兰(谢秉基爱人)、罗琳、唐云霞(罗琳爱人)4位老师,还有一名驭手叫金万禄(当时学校到市区开会、办事联络的唯一交通工具就是马车代步)。1958年8月,南宁市珠江小学撤销,学校因此停办一年。副校长兰继兴、教导主任程洪志、管理员崔维占等学校军队干部先后转业去北大荒,分配到嫩江县(黑河地区)黑龙江省国营九三荣军农场参加农垦建设,同年兰继兴调往安徽省合肥交通学校任职(职务不详),教职员工就地分配,学生也解散到周边学校就读。1959年2月份广西军区决定恢复办学,同年8月份学校更名为南宁珠江子女学校,校长隋宝章,校址位于广西军区招待所对面三工区(现广西军区门诊部),有六个年级共六个班,学生有150人左右,教师有10多名。1959年9月司徒绍光少将继任校长。1960年8月学校搬迁到现址(南宁市青秀区桃源路86号)时,已成为近200人的完全小学,校名仍是南宁珠江子女学校,邱岩桂(时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刘重桂大校的夫人)任校长。1960年8月,学校开始增办初中一年级,学生近300人,1961年8月份学校初中部曾迁至民生路二号一座古建筑内,1962年8月初中部又迁回原校。1964年8月,根据中央军委关于部队子弟学校要移交地方政府管理的指示精神,广西军区正式将南宁珠江子女学校移交给南宁市人民政府接管。校长邱岩桂于同年调离学校回到部队(后曾任广西壮族自治区计划生育办公室主任),一丁继任校长。学校开始面向地方招生,学生当年就增招到数百人,学校办学规模达到20个班,最多一个年级就有8个班,在校学生达到一千多人。1969年9月学校挂牌更名为南宁市第十六中学,1970年元月19日成立南宁市第十六中学党支部,支部书记关振华。1970年学校开始设立高中部,成为一所完全中学。1978年12月,邵崴继任校长。十年“文革”是教育的灾难,学校的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1978年12月,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1980年7月,一丁再次出任学校校长,1984年9月以后梁仕业继任校长。1990年12月30日,为纪念我国著名教育家雷沛鸿先生,南宁市人民政府下文将学校命名为南宁沛鸿学校,成为广西唯一一所以教育家命名并实践“教育是学习做人的教育,是为国民身心发展”教育思想的学校,梁仕业连任校长,随后的1992年3月及2002年9月期间,刘业伦、陈家琏先后继任校长。2001年学校获批准为自治区首批立项建设的示范性普通高中,“创建”工作全面启动。为整合优质的教育资源,把优质高中做强做大,2002年6月25日,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组建南宁沛鸿民族中学的通知》(南府教[2002]68号)文件,将南宁沛鸿学校与南宁民族高中合并,成立南宁沛鸿民族中学。同年10月,韦平凡就任南宁沛鸿民族中学校长,劳以东(原南宁民族高级中学校长)任学校党总支部书记。原南宁沛鸿学校改为学校的东校区,原南宁民族高中改为学校的西校区,合并后学校总占地面积达203亩,分为东校区(原南宁沛鸿学校校址)和西校区(原南宁民族高中校址,南宁市槎路5号)。2005年12月,全国中学数学骨干教师,南宁市教育系统学科带头人,市直属学校优秀校长,广西特级教师戴启猛出任南宁沛鸿民族中学校长。2007年底,学校正式将东、西校区更名为桃源校区、江南校区。在南宁市人民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坚持“办师生向往、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学校”的办学理念并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办学特色鲜明,师资力量雄厚,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连续三年在江南校区基础建设投入超过前13年校区基建的总投入,是学校基础建设资金投入最多的三年,拥有了目前广西一流的教育基础设施和先进的教学设备。至2012年春季学期结束,学校现有教职工254人,其中专任教师215人。拥有全国优秀教师(含单学科)、广西特级教师、南宁市教坛明星、市学科带头、市教学骨干共132人次,占专任教师的61.4%;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A类和B类培养人才11人;高级职称80人,中级职称110人。全校初、高中共有68个教学班,总计学生3236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372人,占学生总人数的42.4%。南宁沛鸿民族中学传承光荣的革命传统,秉承著名教育家雷沛鸿先生的教育思想,倡导传承雷沛鸿先生教育思想的“教育为公,不忘百姓,尊师爱生,手脑并用”校训,坚持“办师生向往、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学校”的办学理念,坚持科研兴校,强调素质教育,拓展办学空间,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培育和凝炼特色,校园文化特色彰显,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自1998年以来,我校高考成绩一直实现“高进优出”和“低进高出”的育人目标,学校连续14年荣获南宁市教育局高三毕业班工作成绩卓越奖、优胜奖、优秀奖等同类中学最高奖。在强化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学校积极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将办学“五性特色”(注:纪念性、民族性、实验性、综合性、开放性)中的“民族性”放在了当前重要的位置,依托特色校本课程,并结合民族团结教育,努力拓展“民族品牌”优势,做大做强民族体育和艺术,学校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民族特色的发展之路,学校近年来获得100多项市级以上先进荣誉。莘莘学子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类学科竞赛中折桂夺冠,教学科研成果多次在市级以上大赛中获奖。我校民族体育、电脑机器人、民族文化艺术等各项活动赛事成绩斐然,独具特色,在南宁市乃至广西享有盛名,今日的南宁沛鸿民族中学变得成熟而富有实力,赢得社会各界的一致看好。昨日的岁月峥嵘,一枝一叶都是今天的财富,也是将来持续发展的基石。“沛鸿”先辈们艰苦卓绝的努力,开启了沛鸿民族中学半个多世纪的宏伟华章。新一代‘沛鸿’人放飞希望的翅膀,光大传统,锐意改革,与时俱进,开创新的辉煌,织造新的荣光。总结前人的经验,续写明天的辉煌,是后辈义不容辞的职责。但终因时代风云变幻,学校更替变迁,历史资料几近遗失,使我们难以全面展示这座学府的风骨容颜。只能以偶拾的方式录下片断,见证过去的坚实,祝福美好的明天!桃园校区校址:南宁市桃源路86号邮编:530021江南校区校址:南宁市江南区沛鸿路5号邮编:530031

网址:www.nnph.com.cn

2020-09-14

彩塘中学

潮安县彩塘中学创办于1941年,其前身可追溯至清光绪庚寅年间创办的上莆书院,是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人文底蕴的一所面上完全中学。秉承“崇德象贤、正谊明道”的传统精神,彩中人勤勉进取、求是创新,办学质量和办学品位不断提高,2004年11月晋升为潮州市一级学校,2008年6月通过广东省高中教学水平评估。现为广东省“书香校园”、“广东省体育传统项目(毽球)学校”、“潮州市十佳文明校园”、“潮州市德育示范校”、“潮州市国税宣传教育基地”、“潮安县艺术教育定点学校”。 学校现有49个教学班,学生3223人,在编教职工173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6人,南粤优秀教师、省百千万工程名教师培养对象3名,市级骨干教师10名,县骨干教师、名班主任、学科带头人17名,一批教师被评为市十佳优秀班主任、市县优秀教师。学校拥有现代化、信息化教学管理设施,校园整洁,布局合理。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学校践行“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办学理念和“精细化管理,有效性教学”的教学理念,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形成了“五育并进,体艺见长”的办学特色,着力实现“学生成才,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的办学目标。学校积极实践开放式德育理念,利用彩塘镇不锈钢产业发达的地缘教育优势,开展地域人文兼容、学校社区并重的综合实践活动。校园各类社团活动丰富了师生的文化生活,以“让读书成为生活的一种习惯”为总主题的“读书活动月”活动连续举办了六届,已成为推动学校发展和地方教育发展的亮点工程,在2007年4月我校承办了全县读书活动现场会。学校承担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任务,其中省级课题《农村面上中学培育校园精神的研究》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理论基础;开展校本教研,开发毽球、艺术等特色课程资源,实施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工程。教育科研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高考连年本专科双线超额完成县局下达的任务,师生在各类比赛中屡创佳绩,其中2008年有3名青年教师参加县市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比赛,均获县一等奖,并分别获市一、二等奖,一批学生先后获全国化学竞赛、英语能力竞赛二等奖、省高中生生物学联赛、初中理化生竞赛一等奖、潮汕星河奖等。曾锐沛等同学设计的物理实验《流动的颜色》在广东省第三届(VCM)中学生创意物理实验比赛中获一等奖,学生毽球队多次代表潮州市参加省中学生运动会,获得殊荣。过去一年,学校被评为“彩塘镇2008年度先进单位”、“潮安县教育系统2008年度先进单位”、“潮安县2008年度教育系统安全工作先进单位”等。 今天,彩塘中学全体师生为获得的成绩而骄傲,为实现学校发展的美好未来而努力奋进,以昂扬的姿态,向着实现“以优质教育开启灿烂人生”学校理想的目标迈进。学校地址:潮安县彩塘镇新联二中路1号电话0768-6682489

网址:www.caitang.net

2020-09-14

庵埠中学

潮安县庵埠中学创办于1998年,是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学,广东省一级学校。学校地处县城区,傍依韩龙爷溪,占地125亩,环境优美,布局合理,设施齐备。学校坚持以“现代化、高质量”为办学目标,以教书、管理、服务、环境“四育人”为办学理念,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取得跨越式发展。学校高中考捷报频传,各学科屡创佳绩,是县高考四大支柱之一。学校连续五年超额完成县下达的高考任务,去年揽括镇高考前三名。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员工254名,专任教师合格率达100% ,其中高级职称35名,中级职称 154 名;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省级名师、广东省特级教师、南粤优秀教师等一批教育教学骨干。学校坚持科研兴教,弘扬“勤奋、拼搏、务实、创新”精神,努力打造一支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学校科研活动活跃,是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科研单位。学校承担的课题“地域文化对高中生的影响”已顺利结题并获国家级一等奖;学校还承担省、市、县级科研课题 18个,自主立项校本课题一批。教师科研成绩突出,几年来在国家级、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获奖论文69篇,出版《教师论文集》5册。科教兴校效果明显,“精细加工,分层推进,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教学特色已初步形成。学校坚持德智并举,努力培养“守纪、明礼、勤奋、活跃”的年青一代,是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广东省五四红旗团委,广东省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学校第二课堂活动丰富,有各类学生社团 11个,定期举行各类社团活动。学生参加县级以上各类竞赛获奖超800人次。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已出版《学生习作》7册,《美文集》20期。学校校风日臻美善,全体师生正为把学校建成粤东名校而努力奋斗!邮箱:azjdc@126.com base0321@163.com

网址:www.gdccaz.com

2020-09-14

南宁三中

南宁三中是广西首批重点中学、广西首批示范性高中、中国百强中学,创办于1897年,前身为广西省立第一中学、南宁中学、南宁高中等,1955年改为现名。经历114年办学历史的洗礼,南宁三中以“真·爱教育”的办学思想和“德育为先,文理并重。崇尚一流”的办学特色饮誉华夏大地,成为莘莘学子最向往的求学殿堂。 学校坐落在青山脚下、南湖之滨,占地275亩,校内绿树成荫,环境幽雅,拥有广西乃至全国一流的教学楼、图书馆、科学楼、艺术楼、体育馆、学生公寓、学生饭堂等教育、教学、生活设施,而标准的田径运动场、游泳池、网球场、篮球场、排球场、健身房以及中心花园、四大主题园则是同学们课余锻炼或愉悦身心的理想场所。 南宁三中师资力量雄厚,在职特级教师17人,高级教师94人,市学科带头人47人,国家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3人,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A类培养对象29人,50余人次在国家级或自治区级课堂教学竞赛中荣获第一名或一等奖,近110名教师完成了硕士或研究生课程的学习。 深厚的文化、优良的办学传统、严谨的教学教风,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三中学子的茁壮成长。学校现有57个教学班,3152名学生。 南宁三中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特色鲜明的南宁三中实践型德育模式受到了教育部陈至立的高度评价。学校的大型元旦通宵系列活动、国际民歌节三中歌台、“新蕾”艺术节、四大德育基地实践活动、校园电视台等校园文化品牌,成为了广西教育走向全国的一张亮丽的名片。 学校的国际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先后与美、英、法、德、日、韩、澳、俄等数十个国家的教育组织和学校进行互访和交流。学校目前正积极筹划国际部,探索国际合作办学模式。地址:广西南宁市青山路5号邮编:530021电话:0771-5311268/5335401email:nnszjwc@nnsz.com yang13@nnsz.com

网址:www.nnsz.com

2020-09-14

广东省饶平县第一中学

创办于1924年2月的潮州市饶平县第一中学,是饶平县历史最悠久的一所完全中学。学校创之初名为饶平县立中学校,1926年改称县立中山中学,1927年改为县立第一初中学校,1942年秋设立高中部,定名为饶平县立第一中学。学校座落在原县城三饶镇大金山麓。兴建于明朝成化(1477年),至今有五百多年历史的孔子文庙就在校园之内。这是一所莘莘学子读书求学的理想之地。 学校占地30多亩,现有40个教学班,其中初中部16班,高中部24班,在校学生2500人。教职工139人,其中特级教师1名;中学高级教师16人;中学一级教师60人;高、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93%和100%。 建校84年来,饶平一中为大中院校输送了大批品学兼优的学生。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校友中省部级2人,地市级12人,解放军正副师级12人,同时具有正高级职称的100人,副高职称的300人。也为农村经济建设培养了大量的具有较高素质的新型劳动者。可谓是栽桃育李,硕果累累。 近几年来,学校坚持以“四有”和“三个面向”为办学宗旨,以“学风好、师风正、有特色、高质量的名牌学校”为办学目标,确立了“以校风树形象,以质量求发展”的办学思路,加快硬件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先后建成了2300平方米的科技馆和1200平方米的综合楼各一座,配备了多媒体教室、电脑室、语音室、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和仪器室,拥有了科技活动室和课件制作室等一批适应现代教学需要的硬件设施,兴建了一座1200M2的公寓式学生宿舍楼,并对校园进行美化绿化,使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 另一方面,完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从管理中在要质量。学校坚持以德育为首,以教学为中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1)加快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建设,在教师中深入开展“立师德、练内功、树形象、塑名师”活动,使教师的“两个水平”(思想道德水平和专业理论水平)和“三个能力”(业务能力、科研能力和育人能力)得到全面提高。(2)以德育为首,育人为本,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校通过建立德育网络、入学军训、校史教育、校报校刊、社会调查、演讲辩论、图片展览、主题班会、知识竞赛、校园广播、师生座谈、法制讲座、推优工程、文体活动以及文明班评比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良好校风。(3)视教学质量为学校生命,全面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强化过程管理,面向全体学生,扎扎实实打基础,认认真真抓质量。同时,走教研科研促教兴校道路,以学科组为单位,发挥团队精神,引进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切实提高教研科研的实效性,并以此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4)突出办学特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通过举办艺术节(至今已举办十一届)、校园歌手“卡拉OK”比赛、演讲比赛、级际主题辨论赛以及举办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剪纸、篮球、电脑和手工制作等多种形式的培训班、兴趣班,创办了学生艺术团,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活跃校园生活,并连年全县中小学生文艺汇演中荣获一等奖。 近几年来,饶平一中的教育质量不断提高,高考、中考连创佳绩,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和上级领导部门的肯定。2000~2007年连续被评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2000~2002年、2004~2007年被评为“高考先进单位”;2000年被评为饶平县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学校于2002年12月被评为市一级学校。 饶平一中以“诚信、勤奋、砺志、立人”为校训。这座拥有84年历史的完全中学,正焕发出勃勃生机,朝着“学风好、师风正、有特色、高质量”的办学目标奋发前进。校址:广东省饶平县三饶镇中华路176号邮编:515735电子邮箱:rpyz168@163.com

网址:www.rpyz.net

2020-09-14

云浮中学

云浮中学始建于1914年11月,校址在原云城书香圣地的泷东书院,原名云浮县初级中学,1916年改名为云浮中学,1976年2月被广东省文教办公室确认为县级重点中学。1916年正式定名为云浮中学, 2000年11月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是云浮市首批重点中学。现有教学班112个,学生6544人,教职工481人。学校分为校本部和新校区两部分,校本部座落在云浮市城区东侧春岗山下,占地9.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齐备。新校区位于云城丰收大丰垌,占地约230亩,总建筑面积约6.5万平方米。新校区设计打破传统的布局模式,顺应地势与河流走向,将不同功能区分开布置,动静分明,是一所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文化氛围浓郁的、有山有水的花园式学校。新校区2005年秋季开始投入使用,目前,校区建设已基本完善,设施设备先进齐全。学校悠久历史,近百年的厚重传承,云浮中学在各级政府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秉承“修身、健体、博学、创新”的校训,发扬“严、勤、全、实”的校风,创新办学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逐步形成了“参与式的赏识教育、规范化的课题研究、个性化的体艺特长培养、校本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办学特色。近年来,学校按照“明确一个目标,落实两个定位,抓住三个重点,实现四个转变”的工作思路,在全市率先推行全封闭准军事化管理,加大对学生的管理力度;实施高考备考前移策略,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行“三优”(培优、助优、奖优)政策,积极创设条件,开展奖优助学活动,素质教育成效显著,高考成绩不断攀升。2008年新校区第一届高考上三A线673人,本科线383人;体艺上线人数74人,连续九年稳居全市第一。2009年高考,我校上本科人数280人,超额完成上级的目标任务,稳居城区第一名;上重点人数、本科人数、重点率、本科率均居城区第一名;本科上线率勇夺全市重点中学第三名;梁家燕以622分位列全市文科总分第七名,勇夺城区文科状元,共有14人次进入全市单科前十名,获得云浮市教育局颁发的“云浮市2009年高考成绩优秀奖”和云城区人民政府颁发的“高考达标奖”和“高考特别贡献奖”。2010年高考,上专科线以上1046人,上线率88.3%,其中第一批58人,上2A线以上245人,上本科人数441人,本科人数超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151人,超额率为52.1%,比去年净增161人,增幅为57.5%,有8人进入全市单科前十名,有4人进入全市总分前十名。2011年高考,上专科线以上有983人,上线率达77.4%,其中第一批41人,上2A线以上207人,上本科线以上381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481人,其中高级教师67人,中级职称249人,全部教师都达到国家规定的合格学历要求,教师团队是一支梯次合理、携手共进的高素质教师群体。童金寿校长是全国优秀教师、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陈延明等被确定为广东省基础教育系统“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专家的培养对象,练翠婷副校长被省教育厅评为广东省基础教育系统第二批名教师,并成立了以其为主持人的云浮市中学第一个广东中小学教师工作室,另外1人被推荐为国家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8人被推荐为广东省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还有“南粤教坛新秀”、“南粤优秀地理教师”、“南粤优秀历史教师”、“全国体育先进工作者”、“南粤优秀教师”各1名,80%以上的学科拥有在当地有较高声誉的学科带头人。由于办学成效显著,云浮中学获得“全国先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文明单位”、“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事会常务理事单位”、“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广东省岭南书香校园”、“广东省中小学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师资建设》教师发展学校”、“广东中小学外语教研工作示范学校”、“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等荣誉称号。学校地址:广东省云浮市兴云东路133号邮编:527300联系:yf.wqx@163.com

网址:www.yfms.com

2020-09-14

广西南宁四中

南宁四中前身是私立尚实中学,解放后收归国家转为公办学校,现地处民主路37号,校园面积17207平方米,建筑面积10298平方米,运动场地5100平方米,校园绿化覆盖率达30%,学校建有文学馆,设置艺术走廊,著名作家雕像群、师生优秀书画、摄影作品点缀其间,整个校园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现有18个初中班,18个高中班,在校师生约2000人,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30人,中级教师65人,本科学历82人,已毕业、结业的有研究生学位、学历或在读研究生及研修班共15人。经过数十年的教育积淀,如今的四中正日益发展成为一所办学目标特色化、环境建设现代化、校园管理人本化、素质培养人文化的学校。 南宁四中秉承传统,着眼现实,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面向全体学生,以“人文教育”为办学方向,构建以科研、教改为龙头,培养学生专业特长的具有四中特色的办学模式。倡导“人品为本,全面发展,个性见长,人文特色”的办学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教会学生做人放在首位,通过营造人文氛围,强化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以创新个性见长的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坚持实行“人本化”的培养、管理模式,坚持“讲法规,建机制,创新意,重人才”的管理理念,提出了“自律、务实、高效、协调、统一”的干部准则、“树正气、讲团结、增才干、做主人”的教职工行为准则,逐步造就出廉洁自律、开拓进取、务实高效的领导干部队伍和师德高尚、理论深厚、能力突出的教师队伍。坚持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提出“个个是人才,人人可成功”的教育理念,实施成功教育,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原则,为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为他们创设一个平等、民主的教育环境;成立了摄影社、漫画社等学生社团,长期有教师进行指导,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全市性的文艺书画比赛,锻炼、发展学生的艺术特长;以“规范学生的行为;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学生的人格;赏识学生的特长。”作为教师的教育准则,指导教师的教育实践,不断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 南宁四中确立了“全面发展,特色发展,适度超前”的办学思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注重发展自己的特色,尤其是在教育管理和培养目标上的特色,从教育理念到教育实践都敢为人先,从而确保学校在南宁市教育的优势地位,以实现“高质量、现代化、出特色、创名校”为奋斗目标,计划在未来的五至十年内构建有24个高中班、12个初中班的完全中学,达到自治区示范性学校的标准,成为南宁市的一所名校,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要,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作贡献。进入21世纪以来,南宁四中不断发展,市教科所在南宁四中设立了南宁市唯一一个“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基地”,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高,中考、高考成绩名列同类学校前列。为培养具有人文素养的人才,为发扬学校文化传统,打造文学特色品牌,2002年南宁四中与市文联合作,在南宁四中设立中学生文学院“耕耘文学院”,聘请蜚声国内文坛的“耕耘作家群”为指导教师,开展文学教育活动,每年面向南宁市中学生颁发“耕耘文学奖”,目前已成功举办了两届,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近三年来,南宁四中被评为自治区普通高中一级学校,南宁市首批教育品牌创建学校,南宁市先进教育科研单位,南宁市课程改革实验先进学校,南宁市高考评估一等奖、卓越奖,全国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验学校,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单位,自治区运动会“突出贡献奖”,南宁市教育园林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五十多项荣誉称号。

网址:www.nnsz.com.cn

2020-09-14

中山市广外附设外语学校

中山市广外附设外语学校(简称“广外中山外校”)创办于2003年,是在火炬开发区“科教兴区,人才强区”的理念引领下,合中山市火炬开发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的雄厚经济实力与重点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突出品牌及成功办学经验而创建的一所全寄宿制新型素质教育实验学校。  学校坐落在中山市火炬开发区中心城区,占地面积158亩,总投资2亿元人民币,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学校环境幽雅,书香四溢。各类设备、设施,一应俱全,且均按省一级学校标准配置。  学校实行“寄宿制”和“小班制”,实施小学、初中、高中12年一贯制全程培养,原则上每个教学班不超过40人。目前,小学至高中共计个5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近2000人,教职工330余人。  广外中山外校自创办以来,以“对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培养走向世界的现代人”为办学宗旨,以“轻负荷,高质量”为教学特色,以“锻炼健强体魄,培养健康情感,塑造健全人格,提高综合素质,突出外语特色”为育人特色,努力开拓,锐意进取,积极实现学校管理、队伍建设、德育工作、教学管理、英语教学等全方位的“高质量”,探索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素质教育之路。  近几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社会公认特色育人示范学校”、“最受市民喜爱品牌教育”、“中国特色教育示范基地”、“中国民办教育名牌学校”、“中国创新教育示范单位”、“重质量 讲诚信 全国AAA级示范学校”、“全国基础英语素质教育优秀实验基地奖”“全国小学作文教育示范学校”、“地理科普教育基地”,被中山市教育局授予“民办学校年检合格奖”、首批“中山市文明行为规范学校”、“中山市绿色学校”、“中山市初中教学质量评价先进民办学校”,2009年6月被认定为“中山市一级学校”,2010年12月晋升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学校地址:广东省中山市火炬开发区东镇东一路25号联系电话:0760-88291007(传真) 0760-88291060学校网站:www.gwzswx.com邮编:528437

网址:www.gwzswx.com

2020-09-14

郁南县连滩中学

郁南县连滩中学,“广东省一级学校”。是郁南县的一间完全中学。她座落在郁南县连滩镇的虎山脚下,南江河畔。这里,古树成荫,环境优美,是理想的育人场所。连滩中学的前身为郁南县第五初级中学,创办于1946年,六十多年来,学校以端正的校风,严谨的教风,求真的学风。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各类人才,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杰出科学家”奖章获得者——傅廷栋教授就是其中的精英。连滩中学占地5016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4280平方米,现有教职员工126人,其中高级教师14人,一级教师50人,本科毕业41人,在读研究生1人,在读本科32人,教学班34个,学生1883人,其中高中18个班,学生931人,初中16个班,学生952人。连滩中学在上级党政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方针,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为办学宗旨,以“团结,拼搏,勤教,勤学”为校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立了以质立校,以质强校,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的理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致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连滩中学硬件建设日臻完善。校园优雅,设备先进,电脑室、实验室、电子阅览室、语音室、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等各种功能室一应俱全,有电教平台11个,计算机208台,有校园计算机网,有电子读物6万册,图书近7万册,运动区能齐全,校园文化气氛浓厚,绿化覆盖率90%以上,育人环境优美。近年来,连滩中学教育质量快速提高,中考成绩列县前三位;高考成绩在全市同类校中处于前列,获县高考成绩优秀奖,学校管理一等奖。还先后获取县文明学校、市文明学校光荣称号;先后被评为县一级学校、市一级学校、云浮市绿色学校、省一级学校,学校工会连续多年被评为县先进教育工会。涌现了一批为教育事业作出显著成绩的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近三年,有23篇论文在国家、省、市级刊物发表或获奖。被评为市县“三好”学生的有74人次;被评为市县优秀学生干部的有31人次;被评为市县优秀共青团员的有13人;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国家奖励的有16人次,获取省级奖励的有6人次,获市级奖励的有19人次。“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现奋蹄。”连滩中学将以高度的责任感,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态度,紧抓发展机遇,现为把连滩中学建设成为“校舍一流、设备一流、师资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效益一流”的名校而奋斗。  地址: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连滩镇高街路17号

网址:www.ynltzx.cn

2020-09-14

新兴县第一中学

新兴县第一中学在1990 年之后,学校加快了发展步伐。不到十年时间,学校拆除了所有砖木瓦结构房屋,建成400 米运动场 1 个,篮球场 6 个,排球场 3 个,羽毛球场 4 个,科学楼、图书馆、风雨体育馆、教师活动中心、容坐三千人大饭堂、教师综合楼各 1 座,学生宿舍楼 4 幢,总建筑面积达 26800 平方米。 1995 年学校开始着重对改善教学环境进行投入,先后建成“三网”(计算机校园网、双向闭路电视网、校园广播网)、“一站”(卫视地 面 接收站)、“十三室”(多媒体综合电教室 6 个、语音室 2 个、电脑室 4个、物理、化学、生物、音乐、美术、历史、地理等学科专用电教室、电教控制室、软件制作室、教师视听 阅览室),新增设备现代教育技术的含量很高。学校藏书达6万多册,订阅报刊达150多种;声像教材种类齐全,且具备了自己开发的能力。由此充分体现学校建设现代化教育学环境的远见。近十年来,学校投入资金达3300万元,经过彻底改造,已成为一所现代化花园式的新型中学。地址:新兴县新城镇育才南路1号邮政编号:527400 联系电话:0766-2976894

网址:www.xxyizhong.com

2020-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