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名称
分类
创建时间

狮子会何德心小学

狮子会何德心小学是一所设备完善的全日制政府津贴小学,由国际狮子总会中国港澳303区筹款兴办,首席赞助人为热心教育的何德心先生。本校位于天水围第四期第三区天盛苑内,于1999年9月正式开课。本校以国际狮子会「我们服务」精神办学,为儿童提供优质全人教育,启发学生潜能,反馈社会及国家。此外,狮子会教育基金于1996年开办了狮子会中学。国际狮子总会全名是TheInternationalAssociationofLionsClubs,在国际上享负盛名。它的服务遍及185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44000个属会,会员人数约1500000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亦最活跃的社会服务机构。狮子会的宗旨是提供社会所需的服务计划,改善国民福利,促进国际友谊。

网址:www.htsps.edu.hk

厦门双十中学

厦门双十中学创办于1919年。校庆日定为10月10日,取名“双十”,是为了纪念辛亥革命。创办人是爱国华侨马侨儒先生。最早的校址在霞溪路口,校名是厦门双十乙种商业学校,马侨儒先生为首任校长。1923年菲律宾华侨林珠光捐巨资买下箭场地皮,学校迁至鸿山北麓,即现在镇海校区所在地。1925年正式更名为厦门双十中学。1938年至1946年抗战爆发,内迁平和小溪8年。在1956年以前的47年间.厦门双十中学是侨办的私立学校,1956年起改为公办学校,仍用旧名。1965年改称“厦门八中”,1983年又恢复双十中学校名。1996年4月通过省一   级学校达标验收。2005年9月,枋湖高中新校区建成并投厦门双十中学入使用,首批高一800多名学生到新校就学。高中新校向   高水平、有特色、现代化、开放性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   示范性窗口学校的办学目标挺进。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创办于1919年10月。当年,素有教育兴国之宏愿的马侨儒先生,深感于厦门虽为“商旅辐辏”之地,但“病于无学”,缺少专门培养商业人才的学校,于是萌发创办商业学校培养经贸人才的设想,在余金隆、白嘉祥、蔡鹤友、杨辉煌、林昭荣等商界友人的支持下,积极筹措经费,开始学校创建工作。旅居菲律宾华侨、马尼拉云梯实业公司总经理林珠光先生回厦门故里结婚,与马侨儒先生“一见如旧,遂成莫逆”,从此与双十结下深远渊源。创办人马侨儒先生在余金隆、白嘉祥、蔡鹤友、杨辉煌、林昭荣等商界人士热心赞助下,筹得开办费千余元,租赁霞溪仔民房作临时校舍,创建“双十乙种商业学校”以“双十”命校名,是为纪念辛亥革命。马侨儒先生自任校长,先设初级两个班、高级一个班,另附设小学,学生120名。1922年,林珠光与厦门商界人士石鼎宗、卓全成、林怡山、杨天乞、陈福星、陈清吉、高敬廷、余宗模、林逢春、梁绳国等相继被邀为校董。募集资金建筑新校舍,林珠光首先倡捐8000元,马来亚华侨刘育才捐助1 000元,厦门诸校董捐助数千元,于外清保箭场仔花园地(即今镇海校区校址)奠校舍之基。校舍为一座四方形两层楼房(后命名为“马侨儒纪念楼”)。是年,前清秀才、诗人、《思明日报》主笔贺仙舫受聘任双十国文教员,应马侨儒校长之请,为校歌作词。歌词中“勤毅信诚”四字被马校长选定为学校校训。1923年春,学校从霞溪迁至新校址,仍循旧制。共有学生110名。联系方式地址; 厦门市镇海路33号邮编:361003电话:0592-2117888Email:webmaster@ssxz.cn

网址:www.sszx.cn

吴忠市利通一小

宁夏吴忠市利通街第一小学始建于1941年建立的一所私塾,1944 命名为万慈小学,1949 年改名为新华完小,1959 年改名为利通街第一小学。学校于1978年被确定为县属重点小学,1980 年被自治区教育厅确定为自治区重点小学,2000 年被吴忠市教育局确定为吴忠市素质教育试点学校,2002年被吴忠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吴忠市示范学校。学校被列为全国 146 所名校和中国特色学校一。学校占地面积7792.53平方米,建筑面积8678.03平方米,现有 3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049人,教职工99人。改革开放以来,学校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立足宁夏,放眼全国,面向未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争创一流,以“人无我有,人有我实,人实我新,人新我异”为要求,力求使各个方面的工作都达到吴忠市、自治区乃至全国一流水平。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交通安全小卫士活动先进集体、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信息技术道德教育示范学校、自治区文明单位、自治区 9 · 10 先进教育单位、自治区体育工作先进集体、自治区安全文明校园、自治区教研先进集体等200余项称号。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原国家教委领导何东昌、邹时炎、王文湛、陈德珍以及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各级领导亲临学校视察,对学校各方面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学校坚持“一切为学生的发展而服务”的办学宗旨,坚持“走教育科研之路,做面向未来之师,创特色示范学校,育全面发展学生”的办学方向,逐步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一是创新德育工作,确立了“七个学会” 的德育工作目标,明确了“七个教会”的德育工作任务,调整充实了德育工作内容,完善德育评价体系,改进德育评价方法,积极研究符合课程改革理念的德育工作,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级德育网络建设,使德育工作与课程改革同步进行,协调发展,共同提高。二是坚持走教育科研之路,大力实施“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兴师”策略,走上档次、上水平、求质量、求发展、求特色的内涵发展之路,先后组织开展 了20余项自治区、国家级教改课题的试验任务,承担了自治区重点课题《新时期学校德育的有效方法与途径研究》和自治区规划课题《小学生学习过程评价方式的研究》的实验工作,加大校本教研力度,积极探索评价方式的改革,研究开发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稳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坚持以“文化品位,现代信息,人文精神”为理念,探寻和思考学校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结合点,着眼于环境文化氛围对师生的熏陶和感染,将现代文明气息与传统文化底蕴有机渗透,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建设,让师生时时处处都感受着学校文化的魅力,促进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的形成。四是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注重信息技术道德教育,把网络道德教育纳入学校德育课程,在学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渗透网络道德教育,建立了学校网站和校园论坛,搭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交流的平台,共同探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共谋学校发展。面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学校将坚持“注重人的智慧能源的深层挖掘,让学校成为探索求知的学园;注重人的创造能源的全面开发,让学校成为生动活泼的乐园;注重人的情感能源的充分释放,让学校成为充满亲情的家园;注重人的个性特点的健康发展,让学校成为文明和谐的花园”的办学理念,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发展;致力于“修德,益智,健体,尚美”的校风建设和“勤学,会学,乐学,博学”的学风建设以及“求实,求新,求活,求异”的教风建设,努力将学校办成一流管理体制、一流师资队伍、一流教育质量、一流育人环境的二十一世纪新型名校和集试验性、科研性为一体的自治区级示范性学校。Email:mxbltyx@163.com Tel:(0953)2013801

网址:www.wzltyx.net

扬大附中

扬州大学附属中学是首批办好的江苏省重点中学、江苏省四星级高中。现为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教育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江苏省教科研先进集体、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首批“汉语国际推广中小学基地”。学校位于风景秀丽的瘦西湖畔、明嘉靖维扬书院原址,校园环境优美,具有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办学目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扬州市相关实施意见的要求,积极探索优质特色发展的办学之路,将学校建设成“名师荟萃,大气育人,人才卓异”的全国一流高中。办学理念: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教师施展才华搭建平台学校精神:自强不息,追求卓越校风:严、实、活校训:求真、求善、求美、求健教风:严谨、扎实、创新学风:乐学、勤学、善学师资队伍: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高中专任教师166名,学历达标率为100%,其中博士1名,硕士24名,另有4人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学校名师荟萃,56人享有市级以上骨干教师称号或学术荣誉,其中教授级高级教师5名,省特级教师13名(在岗10名),扬州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6名;市中青年专家5名,市特级教师3名,市学科带头人14名,市中青年教学骨干17名,市教学能手8名,市青年优秀科技人才5名,研究生课程班结业教师28名,赴国外进修、交流教师、学者31名。课改科研:学校积极实施新课程方案,从2004年起,我校语文首批进入课改实验,继而率先在全省开设选修教学、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等,率先完善并实施《扬大附中学生过程性评价办法》。2008年下半年,我校率先研发并应用了扬大附中学生过程性评价网上操作平台,并获得国家专利,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学生评价机制。学校深入开展适合新课程特点的教学方式改革,积极推行“导·学·展·评·练·循环教学”模式,倡导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师生与社会交流的学习方式,倡导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新学习等学习方式,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学校加强校本课程的研发,完善校本课程管理体系,根据学生需求,每年开发新的校本课程,目前受学生欢迎的校本课程总数40多门。学校科研气氛浓厚,“十一五”期间承担了国家级课题6项,省级课题6项、市级课题10多项,现已结题19项。骄人业绩:在扬州市教育局组织的年度综合考评中,我校以精致的管理、骄人的业绩、跨越式的发展获得高分,2006-2010年连续五年获得“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我校教师在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奖累累,近年来,四十多名教师在全国、省、市教学竞赛中获特等奖、一等奖。教师每年发表论文论著计百篇(部),不少论文论著获国家、省、市优秀论文、成果奖;每年均有近百名学生在全国及省级奥林匹克数、理、化、生竞赛中获一、二、三等奖。学校积极实施体育健康标准和艺术课程标准,确保学生每天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一小时以上,极大满足了学生全面发展和学校传统项目发展的要求。学校积极开展校园艺术文化建设,设立了曲水合唱团、形体舞蹈、器乐、美术等艺术社团,每年举办1-2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深受学生欢迎。学校后勤工作管理规范,服务保障有力,2008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后勤管理先进单位。学校与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多所学校结为友好交流学校,先后组织教师、学生赴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进行交流访问,同时也多次接待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的教育专家、学者以及学生来访与交流。学校地址:扬州市淮海路180号邮编:225001电话:0514-87342182、87344333

网址:www.ydfz.net

盐城市高级实验中学

江苏省盐城中学创建于1927年。依托黄海之滨、东方湿地,仙鹤神鹿故乡和革命老区的独特优势,经代代盐中人团结一心、努力奋斗,为共和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赢得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成为万千学子梦寐以求的读书佳处。新中国成立后,学校被确定为江苏省首批重点中学。1978年又被省教育厅列为全省首批办好的14所重点中学之一。1997年在全省率先跨入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行列。2004年又被省教育厅首批转评为“四星级学校”。翻开校友录,盐城中学人倍感自豪。外交部原部长、著名外交家乔冠华,全国政协原秘书长朱训,解放军总后原政委、上将周克玉,中国中科院院士王诗宬,工程院院士孙九林、李立浧,台湾原“行政院院长”郝柏村和原“陆军总司令”陈廷宠等均是盐城中学的毕业生。改革开放后,盐城中学又培养了联合国“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封东来,两个新基因发现者、旅美科学家茅矛等杰出人才……为了满足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盐城中学对办学规模和办学形式进行了积极的调整。2006年组建江苏省盐城中学教育集团,下辖国有江苏省盐城中学、盐城市初级中学和民办盐城市高级实验中学。集团分南北两区,占地面积共640多亩。现共有教职工723人,其中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4人,特级教师16人,盐城市名教师11人,高级教师261人,盐城市学科带头人53人,盐城市教学能手77人。在校学生11000余人。辉煌业绩成了盐城中学人谱写新华章的信心和动力的不竭源泉。近年来,盐城中学确立“以人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坚持“师生共同发展”核心价值追求,实施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核心的教师队伍建设工程,以推进新课程实施为核心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以优化学校整体价值指向为核心的文化建构工程,以提升师生幸福感为核心的服务保障工程等“四大工程”。学校办学质量、办学品味不断提升,得到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先后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思想道德实践创新建设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素质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课程改革先进集体”、“江苏省教育成果奖”、“江苏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体育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表彰。2007年9月,学校被国家人事部、教育部联合表彰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地址:江苏省盐市城南新区纬十五路1号邮政编码:224005联系电话:0515-8888792站长邮箱:326305476@qq.com

网址:www.yczxnorth.cn

新丰市新丰中学

新丰中学座落在中国江苏省中部,长江以北、黄海之滨的大丰市境内,地处东经120°30’,北纬33°。大丰市境内有大丰国家级麋鹿自然保护区。  新丰中学创办于1953年11月,半个世纪以来,经过数代人的艰苦创业,学校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学校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人才,在海内外各行各业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由于办学成就突出,特色鲜明,学校先后获得了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文明单位等多项表彰,1996年确认为江苏省首批新增省重点中学,2003年转为江苏省三星级高级中学。  目前,新丰中学占地110亩,现有建筑面积45886m2,教职工236人。学校分高一、高二、高三共3个年级,50个班级,学生数达3000人。  学校拥有先进的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2个标准化的计算机教室,并已接通了国际互联网,有线电视台、闭路电视教学系统和校园广播系统,理化生实验室,图书阅览室,率先通过了省标教育现代化合格学校的验收,并成为江苏省电化教育实验学校。  新丰中学经过多年的努力形成了一支学科齐全、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教师群体,中学高级教师39人,中学一级教师56人,涌现了一大批品德高尚、敬业爱生、教学科研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他们是学校的栋梁,学校领导班子务实、民主、团结、拼搏,勇于改革、不断创新,正因为有了这样一支干部和教师队伍,新丰中学近几年各项工作在盐城市三星级高级中学中一直名列前茅。  学校按照“面向开放社会,坚持全面发展,面向未来世界,培养世纪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在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诚信教育”为主题的德育体系,以“发展为本”、实行“差异化教育”为特色的教育教学体系,坚持“以人为本”为原则的民主管理体系。  “莘莘学子汇聚新中,济济人才走向世界”。新丰中学创办半个世纪以来,先后为国家建设培养了上万名高素质人才。他们当中有清华大学博导、精密仪器系主任丁天怀教授,南京大学博导、校长助理张荣教授,上海中山医院副院长、博导樊嘉教授,南京农业大学的孙健副校长,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处张利中科长,江苏省国土资源厅陶培荣厅长,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顾竞成副局长、中国零点集团董事长袁岳先生等一大批国家栋梁之材。93届高中毕业生顾斌进入广东马术队在亚运会上获得个人银牌和团体金牌。  新丰中学为了鼓励学生在校刻苦攻读,不断创新,确保优秀的贫困生子女不因经济困难而辍学,学校设立了多种奖学金和助学金,帮助贫困生子女完成高中学业,每年奖励的优等生和帮助的特困生达200多名,花费20多万元。由新中校友中国零点集团总裁袁岳先生提供的25万“勤廉成家助学基金”对成绩优秀而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给予赞助,每人每年最高可享受4500元的助学资金。对于家境贫寒而学业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学校的助学金,而且可以得到优秀生的奖学金。  目前,新丰中学正在师生员工中进一步铸造风雨同舟的协作精神、问鼎一流的进取精神、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和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培养具有规范的行为、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品德、高尚的精神的二十一世纪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十一世纪国际交流与合作已经势在必行,为了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汇集世界各地优质教育资源,新丰中学愿与国际教育界的同行开展校际交流与合作,包括教师互访、学生交流,开展教育教学的学术研讨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合作,我校真诚地欢迎世界各地的高级中学与我校建立友好学校,开展实质性的合作交流。  新丰中学地址:中国江苏省大丰市新丰镇淮海路2号邮政编码:224171校长:朱登富学校电话:(0086)515-3212002,515-3212095(传真)新丰中学网址:http://www.xfhs.cn学校电子信箱:xfzx@public.yc.js.cn学校联系人:陈宏斌联系人电子信箱:chen_hongbin@163.com联系人电话号码:(0086)515-3953888(0086)13851018644

网址:www.xfhs.cn

盐城市大冈中学

盐城市大冈中学是一所省三星级高中,始建于1956年,坐落于美丽富饶、交通便捷的大冈镇东首,紧依富有传奇色彩的卧龙桥、靴子沟,是一所文化底蕴深厚、办学成绩显著、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化学校。环境优美 苏北一流优美的环境建设赢得了“苏北一流花园式学校”的美誉。学校占地面积近120亩,建筑面积37480平方米,绿化面积33600平方米。校园里回曲长廊、小桥流水,繁花似锦、绿茵滴翠,花香鸟语、奇石点缀,布局合理,气势恢弘,绿化、美化、香化,充满诗情画意,被誉为老校成功改造的典范。同时,文化画廊、碑石题词、名人画像及优秀校友图片等构成了一道道亮丽的人文风景线,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景观和良好的育人氛围。设施齐全 服务至上现代化的设施为学校教育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学校拥有充分满足学生学习生活必需的现代化设施设备和丰富的信息、实验、图书、体育等教学资源;建有多媒体教室、多功能报告厅、多功能电教室、多媒体语音室、音乐室、美术室;建立了千兆计算机网、闭路电视网、广播网等校园网络系统。舒适配套的生活设施,先进齐全的教学设备,为莘莘学子学习生活提供了有力的物质技术支撑。队伍精良 乐于奉献结构合理、廉洁从教、乐于奉献且适应现代教学需要的师资队伍成为学校发展的原动力。学校现有37个教学班,学生2400余人,专任教师170多人,中、高级教师80多人,其中全国教育系统模范教师和优秀教师各1人,省、市表彰的优秀班主任和教师10余人,市、区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30多人。理念先进 文化铸魂先进的办学理念与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路标和基石。学校牢固确立“以学生为本,为社会服务”的办学理念和“谋内涵发展,求质量立校”的发展思路,始终秉承“明志博学、唯真至善”的校训,铸就“团结、进取、创新、求是”的校风,弘扬“规范、严谨、敬业、求精”的教风,培养“立志、好学、善思、求实”的学风。特色办学 凸显亮点突出的办学亮点引领学校的新发展。学校不断塑创德育工作新特色,大力加强以诚信教育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生事物,大冈中学的诚信教育活动被新闻媒体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第四频道曾以“江苏:学校开办诚信超市,考验学生诚信”为题,对外进行了报道。素质教育 培养特长积极探索实施“合格+特长”的培养策略,实行“低起点、高要求”的教学原则,探求一条体育、艺术特长教育教学发展之路,有计划有目标地培养体艺人才。近年来,达体育、艺术本科线的学生200余人。通过设立爱心基金,发放助学奖金,减免特困生学费,教师与特困生结对等多种途径关爱学生,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实现了“绝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的庄严承诺。内涵发展 质量立校不断提高办学质量成为学校永恒的主题。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开展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研究,切实将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创设情境——合作探究——指导评价——反馈矫正”二十字方针落到实处,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自我学习和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教科研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促进了教学改革,促进了校本教研的开展,使课堂焕发了活力,创造了教育的高质量,学校连续多年获得市、区教育教学质量优秀奖。多年来,学校坚持素质教育方向,走内涵发展之路,办学品位不断提升,实现了连年跨越发展,曾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 “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省标现代化合格学校”、“盐城市文明学校”、“盐城市和谐校园”、“盐城市百佳校园”、“盐城市安全文明学校”、“盐城市体育篮球项目传统校”、“盐城市教科研先进集体”等。弦歌不辍育桃李,一路风雨一路行。大冈中学将沿着高质量、有特色、可持续发展的办学之路,与时俱进,一路高歌,谱写出更华美的乐章。学校电话:0515-88802643网站维护:王荣明QQ:16938262

网址:www.ycdgzx.cn

盐城市马沟中学

盐城市马沟中学是一所完全中学,坐落在盐城市南郊,东临宁靖盐高速公路,南临盐宁路,近年将被市区包容,交通便捷,环境宜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现有校园面积50021平方米,15个教学班,557名学生,124名教职工。学校创建于1959年,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文革”前七年,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艰苦创业,培养了一大批适应当时社会的合格人才和高一级学校的后备人才。二是文革期间,尽管动乱干扰了学校的正常秩序,但由于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复课较早,教育教学未受大的冲击。三是七七年恢复高考制度后,学校连续多年以较高的升学率在全县同层次学校中名列前茅,办学信誉名闻遐尔。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校进入了一个加速发展的新时期,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多次得到上级领导部门的表彰和社会的认可。学校创办以来,先后有十四位校长主持工作,分别是吴长裕(1958.8-1960.1)、陈文璜(1960.2-1963.8)、韦涛(1963.9-1965.8)、陈裕广(1965.9-1967.8,教导主任主持学校工作)、戴天广(1967.9-1968.8,临时主持学校工作)、费齐美(1968.9-1969.8,政治教师主持学校工作)、朱金友(1969.8-1971.8,校革委会主任)、徐兆元(1971.9-1979.2)、姜绍荣(1979.9-1988.8)、周国来(1988.9-1994.8)、徐德章(1994.9-1997.7,副校长主持全面工作)、王锟(1997.8-1998.8,副校长主持全面工作)、蔡保俊(1998.8-2008.8)、孙加雨(2008.8-)。1959年至1968年,学校设立初一、初二、初三各一个班级,在校学生150人;1968年初中停止招生,学校只设高一、高二各一个班,在校学生100人,1974年后高一、高二各增一个班,学生约200人;1980年至1995年,初中复招并增至七轨,高中增至四轨,在校学生1300多人;1995年至2003年,初中七至九轨,高中四轨,在校学生2000多人;2004年,初中招收26个班级,高中招收12个班级,学生2205人;2005年以来,随着生源减少,初中部办学规模有所缩减,2008年春高中四轨,初中七、八年级四轨,九年级8个教学班。近年来全校学生保持在1300人左右。办学四十多年来,学校随着育人底蕴的不断积淀,逐渐形成了“团结、勤奋、进取、创新”的校风,“严谨、求实、律己、爱生”的教风和“惜时、勤学、多思、求真”的学风,凝成了“凝心聚力、顽强拼搏、打造特色、勇创一流”的马中精神,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拓展、升华,成为学校持续快续发展的精神支撑。学校以“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为宗旨,坚持“诚信办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立校”的育人模式,实行“重基础、重能力、重实践、重个性、重创新、重发展”的教育教学原则,全面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并在素质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优化管理、优良校风、优质教学、全面育人”的办学特色。学校一直把育人工作放在首位,建立了党支部领导下的“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一条龙德育工作体系。一抓班主任队伍的建设,二抓德育工作的主阵地——课堂,三抓德育工作的多方位结合,四抓系列德育活动的正常开展。近年来,学校分别被评为盐城市“德育先进校”、盐城市“依法治校先进校”、盐城市“青年文明号”、盐城市“安全文明校园”、盐城市“文明单位”、“省标教育现代化学校”、盐城市“红十字会示范校”、盐城市“绿化模范学校”、盐城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示范学校”、盐都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盐都区“常规管理达标学校”、盐都区“十佳校园”。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视质量为生命,强化45分钟课堂效益。师生员工以昂扬的斗志,顽强的精神,全新的理念,科学的方法,务实的作风,排难求进,奋勇争先,高中教学质量一直处于全区同类学校领先地位,高考连续十年荣获全区高中教学质量奖牌。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近年曾荣获全区初中教育教学质量一等奖奖牌。《新民晚报》、《江苏科技报》、《服务导报》、《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东方生活报》、盐城电视台、盐都电视台等媒体多次报道了我校的辉煌业绩。学校十分注重“校本培训”工作,以人为本,走内涵发展之路。目前在校教师中,中学高级教师10人,中学一级教师68人,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73.9%,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83%以上,市、区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7人,50余人(次)获区级以上各类表彰,有20余人(次)获得市、区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学校教科研蔚然成风,近三年来,在省、市级以上获奖或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有80多篇。06年学校被盐城市教育局确认为盐城市“十五”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学校十分注重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正常开展“十八岁成人宣誓”、“校园歌手大赛”、“诗文朗颂大赛”、“书画作品大赛”、“田径运动会”、“篮球赛”、“乒乓球赛”、“文娱演出”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师生参加国家、省、市、区各类大赛,获奖人数居全区前列。06年学校荣获国家教育部艺术委员会颁布的第11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组织工作先进集体奖牌;连续多年被省教育厅、科技厅、科协联合表彰为“科技教育先进学校”和“江苏省‘金钥匙’竞赛先进单位”。近几年来,学校为改善教学条件、生活条件,逐年加大校园基础设备的硬件投入,先后创设了与现代化教育理念相配套的微机房、多媒体教室。铺设了校园网,创建了盐城市A级食堂,实行了磁卡售菜制。建造了学生公寓楼,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创造了更加优越的空间。昔日的马沟中学,栉风沐雨,园丁倾情,她曾经培育了无数的学子。今日的马沟中学,校风淳厚,安宁祥和,她到处焕发着蓬勃的生机。明日的马沟中学,前程似锦,高歌奋进,她必将展示出夺目的英姿。联系电话:0515-88451411地址: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盐龙街道办事处站长邮箱:cxhxzx@163.com

网址:www.ycmgzx.com

保良局董玉娣中学

保良局董玉娣中学(Po Leung Kuk Tang Yuk Tien College)是一所位于香港屯门湖景邨的资助男女子英文中学,也是保良局辖下第8所政府资助英文中学。该校由香港“三阳号”创办人李兴贵及其伉俪董玉娣之千金李景芬创立,李捐出135万元开办,其后又注资28万元作为增添设备费用,并命名为保良局董玉娣中学,以延续董玉娣热心教育的遗志。学校于1987年9月1日正式开办,由港督卫奕信夫人在1988年1月15日主持揭幕仪式。该校新翼——颜颜宝铃大楼于2011年9月启用,同年12月19日举行开幕典礼,新翼捐款鸣谢礼则于2012年2月18日举行。该校课外活动以游泳及排球项目较为出色。著名校友有如张镇宇先生,现任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助理秘书长。地址:屯门湖景盹电话:24631766传真:24616900

网址:www.plktytc.edu.hk

上水惠州公立学校

上水惠州公立学校由上水惠州同乡会有限公司于1956年创办,初期为义学性质,1959年9月正式接受政府津贴,成为一间政府津贴小学,并分上、下午班,招收男女学生。经过1960至1965年间的努力耕耘,上水惠州公立学校渐渐建立良好校誉。1970至1978年间,上水惠州公立学校升中派位成绩理想,学生获派港九著名中学就读者,大不乏人,深得家长信赖和称誉。1984年9月,上水惠州公立学校获教育署批准迁入彩园。2003年11月,上水惠州公立学校获教育统筹局分配一所30班新型校舍。新校舍位於上水天平路51号,建筑费达九千八百万元。2008年9月,上水惠州公立学校迁往新校舍继续办学,校舍设备充足,有三十个课室、大礼堂、多用途教学室、电脑辅助教学室、英语活动室、视觉艺术室、常识室、语言学习室、音乐室、图书馆、学生活动中心及两个标准篮球场,可提供更优质的环境让上水惠州公立学校学童学习。上水惠州公立学校贯彻“有教无类,全人教育”的办学宗旨,善用全日制优点,提升教学质素,让学生能更全面地发展,为北区学童和家长提供更优质服务。联系方式地址:上水天平路51号电话:2673-1183传真:2668-5875电邮:admin@waichow.edu.hk

网址:www.waichow.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