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名称
分类
创建时间

邛崃一中

邛崃市第一中学校创建于1907年,历史最早要追溯到宋代的“鹤山书院”。 是成都市历史最悠久的名校之一。“鹤山书院”本是宋人魏了翁修筑于邛崃西郊白鹤山,宋理宗重视他的才学和道德,亲笔题写“鹤山书院”赐名给他。到了清朝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秋,废除书院开办“邛属中学堂”。 1944年由国民政府四川省教育厅领导并直接划拨经费,开办了“四川省立邛崃高级中学”,这是邛崃县历史上的第一所高中。1994年撤县建市后,学校定名为“四川省邛崃市第一中学校”。 2000年被评为“四川省级重点中学”,2002年被命名为首批“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建校一百年来学校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2009年底,学校迁至新校址邛崃市临邛镇洪川小区。学校占地150亩,建筑面积达5万平方米,投资2.4亿,完善了教育教学设备设施。学校现有63个教学班,学生总数3200余人,初中96人,高一年级935人,高二年级1053人,高三年级1143人,教职工215人,任课教师189人。其中高级教师78人,中级教师106人。特级教师2人,成都市学科带头人5人。2011年9月,与川大联办国际部,举办了高中部和初中部,各两个班。招生办公室:028-88770787 028-81089858(揭老师)学校地址:四川省邛崃市临邛镇洪川小区东侧(邛崃市北门金三角) 邮政编码:611530邮箱:admin@qlyz.com.cn

网址:www.qlyz.com.cn

2020-09-13

重庆市清华中学校

重庆市清华中学渊源于清华大学,创建于1938年。因筹办者和主要任课教师均系清华大学校友,经清华大学校政当局和校友总会同意,学校命名为重庆清华中学,首任校长傅任敢先生亦为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委派。解放后学校由政府接办,更名为“重庆市第九中学”,1984年恢复“重庆清华中学”校名,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同志亲笔题写校名。1982年学校列为四川省首批重点中学,1999年被确认为重庆直辖后首批市级重点中学,2000年被评为“重庆市最佳文明单位”,2006年被教育部批准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2007年被国家汉办、重庆市教委批准为“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学校”,被国家环保总局、教育部命名为“全国绿色环保学校”。目前,著名数学家、中科院院士王元先生担任重庆市清华中学首席顾问。  重庆清华中学自创办以来,一直秉承清华大学“求实”校风和“自强不息”校训,艰苦创业,奋发图强。近七十年风雨兼程,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占地230余亩,建筑面积11万多平方米,拥有80多个教学班、4000多名在校学生、住校生2800余人的大型寄宿制高中。学校先后培养出以两弹元勋、中国工程院院长朱光亚为代表的七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一大批专家、学者及党政军界杰出人才。“水木清华”以其优美的校园环境、雄厚的师资力量、完善的设施设备、光荣的办学传统、悠久的育人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被誉为重庆主城区的“育人乐土,求学圣地”。  为积极应对新世纪的挑战,学校继续弘扬“求实”校风和“自强不息”校训,确立了“厚德载物,人人成才”的新时期办学理念和“学校家庭化、办学民主化、管理精细化、育人多元化、发展国际化”的工作方针,形成了“五充满”(充满责任与自信、充满关怀与温馨、充满个性与和谐、充满信任与尊重、充满激励与活力)的育人环境和“四注重”(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学生民族精神和国际意识培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育人模式。学校根植于清华大学,联合清华大学附中,加强国内、国际交流与合作,全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正向着"环境一流、设施一流、师资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的中华名校目标挺进!  清华人,创造过辉煌的历史;清华人,正创造着更加辉煌的未来!学校地址:重庆市巴南区李家沱土桥邮编:40005462599998/62590064(招生热线)62597022(外语校)62590064(教学处)62590560(行政办公室)

网址:www.cqqh.net

2020-09-13

重庆市暨华中学校

重庆市暨华中学创建于1995年,是渝北区政府与国务院侨办、暨南大学、华侨大学为解决三峡库区移民子女和重庆地区归侨及侨属子女入学问题共同兴建的一所高级完全中学,并由暨南大学、华侨大学的第一个字命名为“暨华中学”,校名由著名科学家钱伟长亲笔题写。现为重庆市重点中学,重庆市普通高中联招学校,重庆市文明礼仪示范学校,重庆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课题实验学校。学校坐落在渝北区双龙湖畔,占地70余亩,校舍面积34200平方米,校园绿树成荫,环境优雅,是渝北区的“绿色学校”。现有52个教学班,学生3000余人,教职工219人,其中中学研究员、高级和中级教师、市区级名师、骨干教师123人。学校教学楼、科技楼、实验楼、学生公寓、学生餐厅功能齐全,分区合理;电子阅览室、多功能学术报告厅、多媒体演示实验室、智能播音系统、监控中心、网管中心、班班通等现代化教学设施一应俱全。伴随着重庆直辖和渝北“教育强区”的前进步伐,新兴的暨华中学在教育改革中崛起。建校以来,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办学效益不断提高,实现了高标准、高起点的发展。成功探索出了“和融竞进,魂壮木华”的核心理念、“开发潜能,发展个性”的办学理念和“上下同欲,和衷致胜”的治校理念。学校领导班子,把握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教育科研为龙头,以常规管理为基础,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保证,“树特色,创名校”,学校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十五期间,学校相继主持或参与国家、市、区级课题研究14项,在重庆市第二届和第三届基础教育科研成果评审中,有10项成果荣获市教委颁发的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编印了《教师科研论文集》2册,出版了《普通中学自主创新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及评估研究》研究专著1本;教师科研论文有156篇获市、区优秀科研成果奖,有251篇在各类杂志公开发表。学校连续八年高考、中考成绩居渝北区前列,连续八年获渝北区办学水平评价一等奖。新兴的暨华中学,以其高质量的育人水平和文明纯正的校风,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在十一五时期,学校秉承“开发潜能,发展个性”的办学理念,树立服务学生、经营学校、办现代化教育、建网络化校园、创学术型名师、育创新型人才的发展理念,以发展为主旋律,以质量为生命线,以创新为推动力,努力实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实现学校规模60—66个教学班,学生人数3500人的规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以科学管理为龙头,以三支队伍(干部队伍、党团员队伍、名师骨干队伍)建设为关键,坚持优化办学条件和内涵提升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形成卓有成效的管理体系、德育工作体系和学校特色,实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教育条件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使办学理念、素质教育成果、教育教学质量、师资队伍水平和办学水平进入名牌学校的行列,把我校建设成重庆市的高中示范学校;培养终身学习、胸怀祖国、走向国际的创新人才,打造持续发展、立足巴渝、面向世界的中华名校。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双龙湖社区龙吉街98号邮编:401120网址:http://www.cqsjhzx.com邮箱:cqsjhzx@163.com电话:(023)67800598 67804598 67801623QQ群:12991399

网址:www.cqsjhzx.com

2020-09-13

重庆市渝南田家炳中学

重庆市渝南田家炳中学是巴南区教委直属高完中、重庆市联招学校,位于“重庆南大门”之称的界石镇,上界、渝黔、渝湘和内环高速公路交汇于此,距市中区20余公里,交通十分便捷。重庆市渝南田家炳中学创办于1925年,占地面积60余亩,校内有一流的教学大楼(每间教室配有大屏彩电和多媒体)、一流的学生食堂,拥有公寓式的学生宿舍(每间寝室内配有电话),有电子备课室、电脑室、阅览室、实验室、塑胶运动场等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设施。学校是香港田家炳基金会成员学校,设立了品学兼优奖学金和田家炳中学优等毕业生奖学金。学校现有52个教学班,学生2700多人;还有一支爱岗敬业、年富力强、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在近200名专任教师中,高级教师和一级教师占60%,市、区的优秀(含骨干)教师、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达50多人。学校坚持“文化润校、博爱立校、质量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方略,以培养“让爱与学生的发展同行”为办学理念,以“爱心教育”为办学特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开设和组建了书画组、合唱队、舞蹈队、篮球队、田径队、武术队、播音主持,以及广播站、电视台、文学社等课外活动和社团组织,培养了一大批多才多艺的特长学生;开展了英语周、感恩月、艺术节、运动会、科技节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推行了全员“导师”制,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并取得可喜成绩,师生每年获得各级各类奖励达100多项,初中上联招线比率达40%、高中升大学比率达80%以上,每年超额完成区教委下达的升学目标。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先进单位”、“中国民主同盟农村教育烛光行动重庆市农村教师培训基地”、“重庆市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巴南区德育示范学校”、“巴南区文明单位”、“巴南区绿色学校”、“巴南区先进基层党组织”、“重庆市平安校园”、“巴南区农村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等荣誉称号。亲爱的、同学,选择腾飞的渝南田家炳中学,你将享受到农村中学的收费、联招学校的资源。我们将以实际行动向你证明,重庆市渝南田家炳中学是你最好的选择!联招和普高代码:099联系电话:66410219 66420413 66419131邮政编码:401346地址:重庆市巴南区界石镇邮箱:yntjb@163.com

网址:www.yntjb.cn

2020-09-13

重庆市实验学校

一、重庆市实验学校,原陕西路初级中学,首批市重点初中, 2006年获区政府“渝中区示范初中”称号。二、校风好、学风正学校注重以德育为首,均衡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学校以校风好,学风正,获得“重庆市德育示范学校”“重庆市文明礼仪示范学校”“重庆市安全文明校园”等称号。三、教学质量好1、学校有一支专业过硬,精业博学的教师队伍,以教改科研促教学,使学生不仅学到统编教材的知识,而且还可以学到学校二十年来对初中教学的科研成果。多年来联招上线率一直名列渝中区前三名。2、外语教学是我校的一大特色,各级竞赛获奖面大,奖级高,在全国英语能力竞赛中,全区仅有的一个全国一等奖在我校,二三等奖众多。3、08年中考我校292名考生,上联招重点校163名,其中一三八巴蜀育才西师附中等市直属校上线23名。四、教学管理到位1、半封闭式管理从早上七点四十至下午五点,学生都在老师的监管之下,学生不得随意进出校门,中午1:00——2:00由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教师进行辅导,避免了学生与社会人员的接触,从而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2、每年对学生实行“滚动制”,保障学生进行公平竞争。3、小而精的教学管理优势,每班学生人数控制在45人左右,主科教师周课时数控制在12节/周,保证教师精力充沛,保证每一个学生公平地享受教学科研成果。五、单办初中优势1、重点针对初中。初中三年狠抓教学质量,管理非常到位,确保中考出成果。2、对初中教育教学有独到的见解和优势,我校集多年初中教育教学之经验,教改科研始终走在全区前列,有一批对初中生身心健康有研究的优秀教师队伍,确保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为今后高一阶段的成长学习打下坚实基础。3、我校是单办初中,又是“渝中区示范初中”,学生的升学愿望不受限制。六、教学设施设备先进学校有现代化的计算机室、语音室、演播室、实验室、图书室、科技厅和多功能厅、乒乓球馆,每个教室配有空调、饮水机,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为最大限度的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提供了良好的物质保障。七、学习环境好1、学校所在地华一坡社区是全国文明社区。2、学校远离商业区、十分安静、适合学生学习。3、周边治安秩序较好,学校加强与派出所的联系,在上学、放学时间加强了警力巡逻。八、学校交通便利:学校位于渝中区华一路41#乘车路线:①乘401、402、405等线路车在七星岗站下车,沿业成花园下行300米左右即到;(在观音岩站下车,沿捍卫路下行500米左右也可到学校)②乘103、104等线路车在一号桥站下车,沿原市中医院上行300米左右可到学校③乘829路车可在华一坡站(学校门前)下车。九、全面发展:学校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在乒乓球、篮球、航模、书法、绘画、合唱等竟赛中多次获奖。

网址:www.cqsyzx.cn

2020-09-12

屏锦中学

屏锦中学位于重庆市梁平县西南的屏锦镇兴平街,于1919年建校,距今已有九十年的历史了,在九十年的风雨历程中,它经历了无数的坎坷,终于迎来了今天的辉煌。  屏锦中学,具有3000学生的规模,有教师王必双,谢长秋等一百余人是一所县高级完全中学,最早全梁平县只有三所高级中学,屏中就是其中之一,与市级重点红旗中学齐头并进,后因梁平一中的兴建,屏锦中学逐渐衰退了,但是困难只是暂时的,经过屏锦中学里优秀的教职工们顽强的拼搏,终于使屏锦中学重新站稳了脚根,并且在不断的进步,争取在不远的将来,成为重庆市的重点中学。  让我们一起来展望屏中的未来。学校QQ群号:13077461学校电话:校长办: 53511313办公室: 53512221教务处: 53512153总务处: 53511312德育处: 53511311

网址:www.cqpjzx.com

2020-09-12

四川省郫县第二中学

二十世纪初,古蜀故都——郫县的有识之士,以图强兴学为当务之急,兴办新学,于1932年春,在城内江西巷郫县国民女子小学堂内创建郫县女子初级中学,这就是郫县二中的前身。解放前郫县女中以高质量的教学水平闻名于川西,不少温江、新繁、灌县的女学生亦慕名前来求学。1958年春,学校由城内迁入南郊新址,并正式更名为“四川省郫县第二中学校”,并凭借辉煌的成绩,于1960年光荣出席省文教“群英会”。 国运昌则校运兴。自1978年始,学校进入了一个校史发展的新时期。80年代初,学校代办温江地区中级师范班共14个,为全区各县培养中小学教师599名。90年代,学校高考一次性上线人数有5年居全县第一。此间,学校还涌现出一批以数学特级教师、省劳动模范陈克信、全国优秀教师都水琴为代表的优秀教师。1996年,学校又通过了成都市教委的“合格完中”验收,是年,经成都市教委批准,挂上了“郫县外国语实验学校”的校牌,开始了探索特色教育的办学之路。 自1999年以来,郫县二中先后获得“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四川省校风示范校”,“成都市文明单位”,“四川省绿化示范学校”以及“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学校”“成都市跆拳道代表队训练基地”等荣誉称号。2009年4月,正式加入成都市石室中学教育集团,实现了它在现代教育史上的大跨越。 历史积淀了文化和传统,发展造就了辉煌和成就。郫县二中在“和谐发展、个性张扬”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全面实施“依法治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特色塑校”方略,承接传统,锐意创新,在管理上力求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科学化。“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荣,生以成才为志”已成为2000多名师生的共识。学校已形成了“校风正,班风纯,学风浓,管理新”的可喜局面,已成为住校学生食宿无虞,学校师资队伍精良,办学效益显著的园林式生态学校。 目前,学校占地150亩,校舍面积44816平方米。现有在岗教职工215名,其中特级教师1名,高级教师78名,取得研究生学历的4人,在读研究生6人,研修班毕业52人。现设教学班51个,在校学生总数近3000名。学校环境优美,设施齐备。绿化率达98%以上。现有教学楼4幢,每个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设备。每个办公室都配备了新电脑,实现办公现代化;按高标准配备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建设电教中心控制室,声像阅览室;设立美术、书法、器乐等专用教室;静仪图书馆1321平方米,有新装备的电子阅览室和满足需要的教师及学生阅览室,建设图书馆查询借阅系统,使图书馆管理走向现代化;进一步建设好电教资料库,增加投入,根据教育、教学需要配备各科教学的电教资料和计算机课件;田径运动场占地45亩,有标准400米环行跑道,各类运动设施和器械基本齐备,给学生提供一个较完善的运动环境;四川省“A级餐厅”,可供1800人同时就餐,为师生提供了卫生、舒适的就餐环境。 今日的二中积淀了丰饶厚重的文化底蕴,铸就了自强不息的精神传统,培养了各级各类人才,实现了教育教学设施的现代化。 在新机遇和挑战面前,郫县二中将继续发扬宽宏坚毅、求实创新的二中精神,振翅九霄,翱翔云天…… 办学理念:和谐发展,个性张扬 、校 训:树德、广识、尚美、求新。地址:成都市郫县郫筒镇何公路34号电话:87927234(行政办公室)87922669(招生办公室)邮编:611730

网址:www.pxez.org

2020-09-12

四川外语学院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

四川外语学院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其前身是创办于1940年的重庆市女子中学校。1952年,在时任重庆教育局长邓垦的亲自关怀下,从南岸区玄坛庙迁址到黄桷垭,更名为重庆市第四女子中学,1969年更名为重庆市第四中学校。1997年,经重庆市人民政府和市教委批准改制为四川外语学院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2002年1月进行了资产重组,分别由南岸区政府、重庆宏声集团、北京同景集团共同投资管理学校。学校占地168亩,总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全部校舍按园林式、花园式布局,绿化面积达53%。校园内古树参天,气候宜人,四季飞红滴翠,风声鸟语相闻。学校为全日制高完中学,现有教学班95个(其中来华留学生班2个,出国预备班3个),在校学生4398人,教职员工393人。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从2002年1月资产重组以来,在市、区各级政府、教委关心支持下,在学校董事会正确领导下,学校党政班子带领全校教职工励精图治,敬业奉献,将学校由一所普通中学发展成为享誉市、区乃至全国的外语名校。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重庆市重点中学、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绿色学校、重庆市安全文明校园、中国百强中学、南岸区名学校、国家汉语推广中小学实验基地、全国首届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十佳示范学校、重庆市改革开放30周年基础教育成就奖、重庆市绿色校园等称号。学校地址:重庆市南岸区黄桷垭龙洞坡70号 邮编:400065招办电话:(023)624665556247119062468004行政(党委)办公室电话:(023)6246811762465659 传真:(023)62466337 E-mail:cqew@cqew.com.cn

网址:www.cqew.com.cn

2020-09-12

重庆市大足田家炳中学

大足县地处重庆市西部,幅员1390.21平方公里,总人口93万人,是闻名全国的“石刻之乡”、“五金之乡”。特别是“大足石刻”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大足县已成为重庆市的旅游胜地、渝西经济走廊上一颗耀眼的明珠。为了加快实施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推进城镇化进程,整合教育资源,加强高中教育,提高全县人民素质,促进大足经济腾飞和社会进步,县委、县府决定在大足县城兴建“大足县科技教育城”,并将原大足县第二中学首批迁至“大足县科技教育城”。原大足县第二中学位于大足县万古镇郊,距大足县城30公里,于1947年建校,1972年由四川省教育厅批准为完全高中,1978年由县确定为重点中学,2002年成为重庆市联招学校。学校占地70亩(迁校前),建筑面积20000多平方米,运动场地18000平方米,绿化地10000平方米,理、化、生等实验设备设施齐全。学生总数达4600人,其中:高中学生近3000人,初中学生1600余人。有教职工255人,其中高、中级教师98人,本科学历167人;22-29岁的年轻教师有76人,30-39岁的骨干教师有99人,40-49岁的学科指导教师有47人,50-60岁的深知教师有18人,职员工人有15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领导班子团结合作,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多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高考成绩一年一个新台阶,累计已为国家培养了16000余名高、初中毕业生(其中高中占80%),4000余名学生升入大中专院校。其中,2004年高中毕业458人,高考上线412人;2005年高中毕业540人,高考上线442人;2006年高中毕业606人,高考上线人数达506人,并为国家输送飞行员8名。同时,学校也多次受到市、县嘉奖:2005年被重庆市教委、市安治会评为2004年教育系统“安全文明校园”,同年被重庆市教委评为“重庆市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在2004年高中教学教育质量评比中获得县二等奖;在2005年高中教学教育质量评比中获得县一等奖。2003年,县政府决定将大足二中高中部迁入“大足县科技教育城”,规划用地256亩,建筑面积10万余平方米,总投资约1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征地165.712亩,建筑面积为68460平方米,其中:已完成教学楼、科技综合楼28213平方米,食堂5360平方米,男、女学生公寓15000平方米,一个10000余平方米的校前广场,一个标准400米田径运动场;未启动的教学楼有14000平方米,学生公寓有5887平方米。目前,工程总投资5180.91万元。已到位资金3645.23万元,按合同2008年支付工程款767.84万元,2009年支付工程款767.84万元。新校区已于2007年3月投入使用。学校现有44个高中教学班,3200余名学生,规划办学规模为高中90个班,4500名学生。2007年是二中历史转折的一年。3月,学校从万古整体迁入县城新校区;5月,香港著名爱国实业家、慈善家田家炳先生向学校捐赠200万港元,资助学校建设,并更名为“重庆市大足田家炳中学”。为此,学校将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开拓,强化管理,科研兴校,力争在2008年创建成为市级重点中学。招生办公室电话:43762762万古校区招生办公室电话:43450064邮编:400000站长邮箱:mgr666@163.com

网址:www.dztjb.com

2020-09-12

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校

民国36年(1947)春由来凤驿站竺云寺住持僧善应,富商邓善之等人创办。由僧善应作董事长,由于僧善应和邓善之两人的名字中都有“善”字,再又取《四书·五经》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句中的“明”、“善”二字组成,故取名为“璧山县私立明善初级中学校”,简称“明善中学”。1953年1月璧山县人民政府接办,改校名为“四川省璧山县第一初级中学校”。1956年开始办高中。1959年5月23日经江津专署批准更名为“四川省璧山县来凤中学校”。1961年11月因自然灾害停办。1962年秋恢复初中,校名恢复为“四川省璧山县第一初级中学校”。1975年5月经江津地区革命委员会批准为高完中,定校名为“四川省璧山来凤中学校”。1983年4月,被列入四川省地市级重点高中。1997年重庆市为直辖市后,定校名为“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校”。2005年4月被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为重庆市重点中学校。六十载风雨沧桑,六十载勤奋耕耘。来中人始终坚持以 “明德、亲民、至善”为学校的办学理念,以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为学校的办学思想,以“办高质量有特色的现代化名校,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 为学校的办学目标,以“明德、亲民、至善” 为校训,以“勤奋守纪、求实创新”为校风,以“励志勤学、善思求真”为学风,以“敬业善教、严谨博精”为教风。为各类高校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生,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建设人才,荣获了重庆市重点中学、市文明单位、市文明学校、市德育示范校、市民主管理示范校、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等荣誉称号。从开明士绅邓善之、僧善应捐资募款挂出“明善”校牌,到巍巍校门闪耀着重庆市重点中学的光辉;从教师不足十弟子未满百,到拥有90个教学班,学生5200余人,教职工340人,拥有重庆市骨干校长1人年,中高级职称教师213人,市县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骨干教师42人,研究生课程结业28人的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开拓进取,学识渊博、教艺精湛,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学校还长期聘用欧美外籍教师任教。从平房夹壁蒿草窄园,到校园环境优雅,拥有气势恢弘的教学大楼,宽敞明亮的科技实验楼,典雅恬静是男女生公寓,高档舒适的学生餐厅,高规格的实验室、电子监控系统、校园网及多媒体系统、图书阅览室、标准游泳池、设施完善的运动场、健身房,到校园扩疆200余亩的一校三区(璧山来凤中学、璧山县来凤镇初中、璧山县丁家中学高中部)空前盛景……,无处不展示着来中人“追求完美、追求卓越”的来中精神。学校管理科学,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考核奖励制度,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素以管理严,校风正,学风浓备受社会各界赞誉,实行“封闭式管理、开放式教学”,对学生思想和学习实行“处室负责制”、“年级组负责制”、“班主任负责制”,工作任务到岗、责任到人、检查到位、奖惩分明。学校教育科研立足以“科研兴校、科研强校、科研培师、科研育人”为目标,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乐学、会学、成才,学校承担市级立项课题多项。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获省级国家级奖励100余篇,100余人次参编书籍,公开发行10余本。实现了教学质和量的双丰收,先后输送朱昌觐、杨建等多位同学进入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深造。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如第九届全运会摔跤冠军陈星强,亚洲青年柔道锦标赛冠军陈海燕;初68级2班学生周光华:现为成都军区某部后勤部长,少将军衔;高75级学生薛方全:现任重庆世纪民生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重庆工商联(总商会)副会长,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常务理事,重庆光彩事业促会副会长,重庆市慈善总会副会长,重庆市人大代表,湖北恩施洲政协常委。他创办和率领的公司已成为拥有8亿元资产、年利润超亿元,2001年跻身于重庆民营企业50强,他已直接捐助一千六百多万元扶贫济困;高78级学生万大庆:博士,美国加洲大学终身教授,上海交大客座教授。从1991年起,他应邀在普林斯顿、哈佛、麻省、牛津、剑桥、贝克莱、柯朗、清华等著名大学和国际著名科研机构作了九十八场演讲,已经主持完成了两项美国国家基金、主持并将完成中国科学院百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海外杰出青年基金、主持我国“信息科学中数学理论与应用”等重大科研项目。曾获第二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晨兴数学银奖”和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B类),这是年轻华人数学家取得的最高荣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面对新时代,面对新挑战,今天的来中人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和衷共济,顽强拼搏,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办学特色,正在描绘光辉灿烂的明天。地址: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信息技术教研组邮编:402763电话:023-41470025邮箱: johecreek@yahoo.com.cn

网址:www.cqlfzx.com

2020-09-12